试试用第二只眼睛来看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2016年11月29日 17:00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国馆
对我们而言,中国历史就像仅有一扇窗户的房间,阅读国内学者的作品,能全面了解到房间内的所有细节,但不能通过仅有的一扇窗户得知房间所处的位置。
这时候就需要有窗外的洋人,来为我们提供观察房外风景的第二只眼睛了。他们中的一些优秀学者往往可以带来令人惊喜的中国史著作。
比如这一套由四位享誉海内外的欧美汉史学家卜正民、陆威仪、迪特·库恩、罗威廉倾10年之功编著而成的《哈佛中国史》。
它是一套大不一样的中国史,汲取了50年来世界中国史的最新研究,不但权威独特,而且清晰简洁,自出版以来,被《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美国历史评论》等媒体争相报道。
比起一般的国史读物,《哈佛中国史》缩短了时间线,从首次建立了统一帝国的秦汉时代写起,接着是南北朝、唐、宋、元与明,直至大清,六个时期,2000多年的历史兴衰,包含在了六卷书中。
四位来自欧美的作者无疑都拥有着全球性的开阔视野,他们在书中放大了中国历史的空间,关注到了周边邦国与中国的相互关系,甚至还重新定义了中国的历史地理,讲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在世界中的故事。
陆威仪在《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中论述朝贡体系对汉朝及西域两者关系的影响
史料增多也是这套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的亮点之一,它引用了诸多最新的研究学说,更整合进了中国学者较少关注的边缘史料,如各种简帛资料及诗歌诗赋,并用新的解释对历史进行了有机叙述。
陆威仪在《世界性的帝国:唐朝》第4章:城市生活中引用到的部分参考文献
另外,这套书还改变了以往中国通史单线(政治与事件)的书写方式,转而从环境气候、性别医疗、社会生活、物质文化等多元角度回溯过去,以平民的历史代替了帝王的历史。
卜正明在《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中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元明两朝的政治运势
自09年面世以来,《哈佛中国史》的影响力逐渐变大,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高校将其指定为中国历史课程的教科书,如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
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不但让大众读者享受到了愉快的阅读体验,而且为历史学习者提供了开阔、新颖的中国史研究方法。
难怪有20位中国史专家向大众一致推荐了这套可靠、可信、可读的中国通史,连著名思想史家、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先生也亲自为它写长序推荐。
现在,就请你借着这套筹备10载、编辑5年的《哈佛中国史》,走出房间,去发现一段大不一样的中国历史吧!
转自国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