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天天学,党史日历书《红旗日历(2019)》来得比想象中早一些
2018年09月11日 15:56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汤广花
记录生活 品味时光
每一个尚未被开启的日子,都值得认真期待。近日,国内多家出版社推出2019年日历书,既有经典的《故宫日历》,也有党史主题《红旗日历》、诗词主题《一年灯火要人归:唐诗宋词日历》及哲学主题《哲学日历》……它们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注重个性,引领阅读,传承知识。
一册在手 陪伴一年
一册在手,国宝日读。自2010年重新推出《故宫日历》开始,故宫出版社以生肖为主题,结合故宫内的丰富藏品,每年出版一部日历书,已成为读者热爱的珍藏品。“2019年为生肖猪年,猪生性快乐勤奋,有‘金猪送福’之喻,因此书中选取反映‘福猪’与富足生活的文物,表达金猪喜贺岁、盛宴长相欢的主题内容。”《故宫日历·2019年》(故宫出版社)责任编辑徐海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2019年《故宫日历》的一大特色是推出“日历家族”系列,包括《故宫日历·2019年·黄金典藏版》《故宫日历·2019年·定制版》《故宫日历·2019年·汉英对照版》等,书中新增AR体验内容,读者扫描指定的页面,便可近距离观看国宝。
党史的学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红旗日历(2019)》(红旗出版社)延续了《红旗日历》一贯的风格,以党史上当天具有特别意义的经典事件和图片为主题,回顾历史,弘扬红色精神。“除了查看日期,书中还有伟人或重要影响人物的诞辰纪念日、党史上重大事件的纪念日等,是党员带在身边的微党课。”该书责任编辑朱小玲告诉记者,《红旗日历(2019)》图文立体呈现党史大事记,满足了读者“不忘初心天天学”的需求。书中还具有记事功能,可供读者日常记事、发表感想。
《一年灯火要人归:唐诗宋词日历·二〇一九》(中信出版集团)则让读者在2019年的每一天都有诗情画意相伴。该书责任编辑任盼盼说,书中精选了184首经典唐诗宋词、190幅中国传统画作,既有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唐代著名诗人,苏轼、辛弃疾、晏几道等宋代著名词人的作品,也有日常歌咏、应时应景的唐诗宋词小令。所配画作选自各大博物馆历代典藏名作,并加入更多生活化场景,便于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古人情志,如2月4日选用明代刘原起的《岁朝丰乐图》,没有舞榭歌台,只有普通人家安谧祥和的寻常风景,亲切喜人。
《哲学日历·2019》(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则邀请读者与哲学家对话。“很多人都在担心,‘独立思考’将被淹没于大众文化,如何把哲学灌输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并提出问题,是这本日历书的出版初衷。”据该书策划编辑云逸介绍,书中精选的365条哲学语录,均来自柏拉图、尼采、卡夫卡、爱因斯坦、王尔德、莎士比亚等人。2019年生肖猪年,日历中配合以小猪漫画,每打开一页,都能看到一句智者的箴言。
碎片阅读 积累知识
“日历书的主题集中,知识面较宽,一册书可以对特定主题作全方位的介绍,有助于读者掌握某一领域的大概情况。”徐海说,《故宫日历·2019年》每天选取一件文物,信息量十分丰富,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如11月23日,所配文物为清中期《识文描金山水图桃式盒》,编者介绍“盒壁饰蝙蝠纹及‘寿’字,内置金漆桃形小盒4个,盖面贴金箔为字。此盒两件成对,内子盒分别贴出‘普天同庆’‘万寿无疆’。此盒原本存放在紫禁城外西路的皇太后区,故推测其为皇太后的万寿贡礼”。
在任盼盼看来,日历书是阅读内容的一种承载形式,可满足读者对古典诗词的好奇心。在《一年灯火要人归:唐诗宋词日历·二〇一九》中,2019年2月4日选用了吴文英的词作《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巧合的是,与775年前一样,当天也是除夕、立春,真可谓“千载共此良夜,今月曾经照古人”。2019年2月5日选诗为《次北固山下》,作者评注:“水岸行舟,明明只有眼前景色,却能写出开阔浩荡的空间感。日月升沉,冬去春来,明明只是自然规律,却又正是时间的连续不绝。诗人必定意识到自己活在时空里,才能信笔写成如此恢宏的诗篇。”任盼盼说,古典诗词是有生命的,诗人曾将内心的感动赋予其中,千百年后,当我们去重读、去诠释,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
“《红旗日历(2019)》每一日都有党史上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让我们在感性的阅读中走进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的苦难与辉煌。”朱小玲认为,历史是优选的教科书,这本日历书的文字部分皆为叙事,立意高远。
“当我们发掘埋在内心深处的宝藏,与哲人产生共鸣时,就能意识到生命的转变,先前的恐惧将逐渐消散,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云逸说,《哲学日历·2019》围绕多个主题,提供哲学思考。如关于“自我”,书中既有尼采的名句“我们必须以健康的方式爱自己,有了自己的支持,我才不致迷失”,也有爱因斯坦的“人人都懂得修整发型,却不懂得也该重塑自我”;关于“爱情”,有莎士比亚的“爱情是叹息呵出的轻烟。受到鼓舞时,它是恋人眼中的火光。受到挫折时,它是恋人眼泪汇聚的大海。爱情还是什么?它还是最理智的疯狂,是微甜的苦,也是略苦的甜”,也有柏拉图的“当遇到爱情,每个人都成了诗人,连不通韵律的人也会吟诗作赋”。
注重个性 突出创新
“日历书将同一主题分解到365天,每天帮助读者获得一点知识,很好地迎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特点。”云逸认为,日历书的主题一定要吸引人,可以是读者所熟知、有一定受众基础的内容,如讲解《红楼梦》的日历;可以作为一部知识手册,帮助读者获得新知,如介绍高分电影的《豆瓣电影日历》;还可以打造成特色日历,如《斯飞日历》,将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内容,系统介绍值得推荐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任盼盼也认为,随着阅读习惯的改变,现代人很难有时间阅读大部头著作,而日历书内容多简单、轻松、有趣,用365天来与读者说话,既有功用性又有陪伴感,不会给读者造成阅读压力。“我觉得做日历书之前,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思考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在她看来,除了诗歌、小说名家名作节选外,生活类的减肥菜谱、时尚穿搭、整理收纳等内容也可用于日历书,“可读性强、短小精悍、有实用性,能给人陪伴,这些都是吸引读者的元素”。
“日历书的社交功能,使图书承载的作用更丰富,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徐海介绍,早在20世纪30年代,《故宫日历》在文人圈子里已是“头号社交礼物”,俞平伯曾将其送给老师周作人,梁实秋在获赠日历后也在信中提到《故宫日历》:“顷接故宫日历一册,既有阴阳日历可察,复逐日有古物照片欣赏(二月二十与五月廿四重复),实日历中最佳之作,拜领谢谢矣。”徐海认为,以传播知识为主、图文并茂的日历更易得到读者青睐,而文博系统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朱小玲认为,不同的日历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或是怡情养性,或是励志人生,或是极为实用。“《红旗日历(2019)》的阅读价值在于传递正能量,让读者在日积月累中受到‘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教育。”他说,在推出日历书时,要综合考虑读者的阅读兴趣与需求,关注身体健康的时令节气保健知识、父母科学教养孩子的育儿知识、励志有哲理的历史小故事等主题,都会受到读者欢迎。
共赏江山风景
同望旧时月色
1196年农历腊月廿六,宋代词人姜夔乘船由无锡至杭州回家过年。当时天气恶劣,风高浪急,赶路非常辛苦。他提笔写下词作《浣溪沙》,“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渴望着家的温暖,期待新一年的到来。822年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陆蓓容以“一年灯火要人归”为题,编著了一本2019年唐诗宋词日历。她说,希望这部日历书也能传递相似的温情。
“季节感”相通
唤起现代人共鸣
自2016年起,陆蓓容已先后编著3本日历书:《唐诗之美日历:2017珍藏版》《春去夏犹清:唐诗宋词日历·二〇一八》,和《一年灯火要人归:唐诗宋词日历·二〇一九》。她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相较而言,前两部主要依据季节与节气,紧扣花草树木、江山风物的变化来选诗词,而2019年的唐诗宋词日历突出“人”的因素。“生活的主体是人,还是要多多展现人的面貌,在四季流转的节奏中妥善安放。”陆蓓容说,这本日历书中,有古人出猎、看花、乘凉等内容,更能唤起现代人的共鸣。
“古人也在季节变迁中生活,诗词作品与自然规律完美适配。”在陆蓓容看来,即使今日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有了很大变化,“季节感”仍旧相通。例如,读者在日历书中读到“榴花不似舞裙红”,看到《端阳即景图轴》的那两天,正是端午节前后,在其生活的城市里,石榴花也正火热开放。陆蓓容谈道,因为中国人的农历岁时、传统年节仍旧存在,我们与古人共享着一整套的时间观与自然观,因此可以与苏轼共同期待“千里共婵娟”,与姜夔一起盼望“一年灯火要人归”。
陆蓓容认为,对于日历书而言,一年的空间就像盒子一样,什么内容都可以装。单就诗词而论,唐诗宋词最合适。一方面,日历书的篇幅不大,选入的内容不能过多,如此,小说、散文、长篇诗赋,全录未免太长,截断则失其文气。另一方面,诗词当中,唐诗宋词的成就最高,价值无可替代。“日历书不能高高在上,如若抱着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心,当然需要一些最普遍的话题。”陆蓓容希望那些读“床前明月光”“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诗句长大的人,与日历书共赏江山风景,同望旧时月色。
遵从时序
诗词与绘画严格匹配
日历书中的内容如何编排?陆蓓容有两条原则,一是遵从时序变化,二是诗词与绘画严格匹配。“古人有春愁秋恨,是因为花开叶落年年不变,而人的命运却瞬息万变,因此选择诗词,就要严格遵守那恒定的节气。”陆蓓容举例道,2019年有两个节气与节日撞在同一天,除夕和立春都是2月4日,元宵和雨水都是2月19日,她选的词作分别是南宋吴文英的词作《祝英台近·除夜立春》与《烛影摇红·元夕雨》。此外,日历书中的设计元素也严格遵守时节,诗词下方的小树压花,从一月蒙茸嫩绿,到六七八月青碧盈盈,再到十二月暗红深黄,体现的都是季节变化中的实际景象。
作为书画鉴藏史研究者,陆蓓容将诗词与绘画严格匹配作为工作中最大的乐趣。“我好像在出谜语,读者如果发现了我为什么这样配,就像是猜到了答案。”2019年的3月9日与3月10日,日历书中使用了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七绝诗《山中玩白鹿》,“词画搭配不难,难的是找白鹿图,古画中并不常见”。正在为难时,她想到2017年年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青绿山水特展上,看到的展品——明代文嘉的《林屋洞图页》,画中的白鹿与诗句正好吻合。又如1月21日的《观猎》,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过去两年陆蓓容一直没有选用,因为没有合适的画作匹配。今年的一天,她在图书馆翻看画册,偶然看到清代袁江的作品集,其中的《山水画册·一》左上角题诗正是《观猎》最后两句“回看射雕外,千里暮云平”,两者可谓“最佳拍档”。
姜夔的《暗香》,词中说“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陆蓓容便配上清代画家费丹旭的《探梅仕女》图轴——一位“玉人”探出身子,伸出纤手去摘梅花;杜甫的《夜宴左氏庄》,写景状物言情都极自然,展示出天才青年的无尽潜力,陆蓓容便找到明代画家谢时臣的《杜陵诗意图册》,其中一页,就画了这首诗里最著名的两句“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每次去看展览,或者学习画作,我都带着‘配图’的眼光。”陆蓓容告诉记者,日常生活是非常繁琐的,有时这繁琐本身就很令人痛苦,“日历书提醒我们,要为日常生活多赋予一点意义”。
(文章首发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9月7日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