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扶智(志)工作座谈会——
探索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18年09月10日 14:05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赵新乐
农家书屋扶智(志)工作座谈会现场
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中段、湘黔渝交界处的湘西花垣县。这个苗族风情浓郁的村落因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访慰问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而闻名全国。
8月28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暨2018年“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走进十八洞村,实地调研当地农家书屋,并召开农家书屋扶智(志)工作座谈会,以问题导向、分类指导,创新模式、精准服务为主题,探讨农家书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基础性和症结性问题,探索新时代农家书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因地制宜
大力推广各地先进经验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2005年试点、2007年全面推开。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五大项目之一,11年来,已建书屋58.7万个,向广大农村输送图书11亿多册。
在这11年间,全国各地在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以及开展阅读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了多种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农家书屋发展思路。座谈会上,来自湖南、江西、河南、吉林、甘肃以及湖北等地负责农家书屋工作的负责人分别就各省农家书屋工作的创新经验进行交流分享。
在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4份关于农家书屋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各相关部门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纳入了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脱贫攻坚、文明创建、资金绩效评估等相关考核指标体系。选配图书一站式服务,在多点开花提升管理效能以及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均形成了独特的“湖南模式”。
在吉林,省政府将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工作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除了配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我们一起读书吧》等必备书目以外,还将一套专门为农家书屋制作出版的《吉林省精准扶贫系列民生读本》免费配送,丰富更新图书品种和增加图书更新数量。
在河南,为确保完成年度精准扶贫目标任务,对全省3723个贫困村开展农家书屋普查工作;以贫困村、深贫村、脱贫村为试点,先行开展“数字化”农家书屋工作,实现贫困村农家书屋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
在江西,与省残联联合,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选聘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两个民生工程一起做。探索推广农家书屋与电商融合发展,既富脑袋,又富口袋,实行文化脱贫。
在湖北,着力扶持200多家重点书屋建设,通过对典型书屋的宣传,进一步激发各地农家书屋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
中国质检出版社将农家书屋作为出版社的一把手工程,着力从源头为农家书屋提供更好的出版产品,在多地建设质检行业农家书屋,并把对农家书屋的建设扶持纳入行业扶贫规划。
……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送经验。这些来自于各地各单位的鲜活素材为农家书屋进一步提质增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直面问题
找到困扰发展的症结
伴随着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迅速发展,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广大农民的文化新期待新要求,农家书屋工作在体制机制、运维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提到,从体制机制上看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还没有从工程建设转变为长效工作项目和优质文化服务,短期意识、突击行为严重;资金保障、运行维护、队伍建设等刚性工作要件还没有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等进行有效的、深度结合;农民阅读活动与全民阅读特别是城市阅读活动脱节;出版物的有效供给,书屋数字化阅读形式、模式的研发推广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要求还有差距。
“体制机制上的4个问题体现在工作上,一是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内容不合口味,三是数字化阅读滞后。”刘晓凯认为,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座谈会上大家提出的建议来看,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在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资金的申请和使用上,由于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资金包含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专项资金里,没有明确列示具体资金标准,因此在申请和使用上不够明确;在农家书屋的提档升级上,应加快数字化农家书屋建设,经费保障更充足;内容更新上更聚焦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的文化新口味,探索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阅读方式。此外,建议省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促进融合发展。
明确方向
着眼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出了工作部署。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赋予工作新功能、明确书屋新定位。”刘晓凯说,新时代农家书屋发展要着眼于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将书屋打造成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堡垒;着眼于农村文化传播高地建设,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助推乡村战略实施的精神引擎;要着眼于农村文明传承基地建设,将农家书屋打造成美丽乡村的文化地标。
明确新定位,打造新中心,基础是推选和配备一大批优秀的网下和网上出版物,前提是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各界参与、农民自主管理、精准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重点是打造和建设一大批各具特色、适农发展的网络阅读平台和数字化农家书屋,着眼点是组织开展持之以恒、各具特色的农民阅读品牌活动,保证是切实加大政府在资金投入、服务监管、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关键是切实强化工作人员和管理员这两支队伍建设。
北京印刷学院组织学生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校党委副书记彭红表示,将推动活动常态化,更好教育锻炼学生,服务书屋建设。
财政部文化司文化一处处长陈建提出,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助力农家书屋更好发挥作用。
关于推动农家书屋工作创新,刘晓凯提了四点建议:一是深入探索农家书屋数字化发展;二是深入推动共建共联共享。要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布局、供给方式、项目设置”方面的创新要求,探索把书屋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一些文化平台结合起来;三是要持续开展农民阅读活动,根据农村生产生活需要,设置一些农民感兴趣的话题,组织生产培训,让农民群众乐于参与、易于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欢乐和教益;四是不断推动融合型书屋发展,利用现有工作场地,发挥好书屋具备的融合型黏性特质,把农村各类型组织和经营活动结合进来。
结合湖南农家书屋工作的实际,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张严表示,农村书屋工作不能唱“独角戏”,要和“书香湖南”全民阅读工作充分融合,要和宣传、财政等职能部门共建共抓共推共享,要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加大力度推动工作。他对湖南农家书屋工作提出3点希望:内容要不断更新,图书选配要更加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想农民所想,提供农民想读的书,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普法五个方面的阅读;体制机制要创新,农家书屋可与农村电商、文化站等捆绑管理和运营,主动培育文化专业户和文化大户;扶持政策要革新,以奖代补,变“输血”为“造血”,从而蓄积动力、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