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加大对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
拒绝伪现实题材 积极呼应新时代
2018年03月14日 11:30 青年报 刘晶晶
电视剧里充斥了“伪现实题材”,节目盲目跟风,能以现实主义手法呼应时代的作品从数量上和质量上看都不足。记者昨天在全国两会现场采访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卫视中心主持人曹可凡,他提出,应加大对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从立项评审阶段就拒绝“伪现实题材”作品,鼓励积极呼应新时代。
“伪现实题材”在荧屏上滥竽充数
曹可凡代表表示,以现实主义的叙述手法,深入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书写能代表时代精神的故事,由于有这些优点,现实题材电视剧素来最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从数据上看,近年国产现实题材剧在电视荧屏上有所回暖:产量上,2017年,现实题材剧备案量、生产量占总量近六成;播出量上,现实题材剧在省级卫星频道黄金档的编排中占绝对优势;影响力上,现实题材剧是去年观众最满意的电视剧类型,据媒体调查显示,《鸡毛飞上天》等作品都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但回溯近两年在省级卫星频道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清单,他发现,现实题材看似数量占优,但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缺乏审美艺术价值,缺乏现实主义关怀的“伪现实题材”。他向记者举了不少例子。
比如部分都市剧对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表现,仅停留在城市中的高楼大厦,都市人的奋斗被简单架空或是片面地描写为狗血的家长里短;部分情感剧无病呻吟,人物脸谱化,年轻人的情感需求被粗暴地归纳成“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表达;部分行业剧缺乏对行业基本的了解,不过是披着职业外衣的偶像剧,有皮囊无筋骨;部分青少年题材,过度消费留学、早恋、高考等话题,仅提供了怀旧、矫情、颓废的情绪;还有部分作品简单地翻拍、改编外国故事,脱离当下实际,画虎不成反类犬。
电视剧行业存在明显“跟风”现象
“以上种种‘伪现实题材’作品,连基本的故事逻辑都不能自洽,只是采用主观臆测的小情小爱、嬉笑喧闹乃至于猎奇情节博取眼球,缺少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社会关怀,更遑论深入人民的鲜活观察和弘扬时代正能量的内涵深度。”曹可凡代表表示,这类作品的大行其道,显然无法反映新时代蕴藏的实践、变革和进步,更伤害了专注现实主义创作的从业者的热情。
为何会出现这种“以次充好”的情况?曹可凡代表表示,主要是由于在商业资本的裹挟下,电视剧行业明显存在跟风现象,“伪现实题材”往往采用快餐式制作手法,仅借助数据造假等手段,抢占市场的主要份额。火了一部青春题材都市剧,其他同类作品都采用同样的套路进行炒作;火了一部有偶像明星的谍战剧,同类作品就都只知争抢人气演员,忽略了对剧本、创作的重视。
而许多电视平台默认这样“伪劣产品”在收视率上最有保障,低估了观众的审美能力,冷落甚至拒绝了许多有价值的现实主义力作,导致此类作品的投资、发行都不被看好。
过度依赖市场化易被网络热点牵着鼻子走
曹可凡代表表示, 除了电视剧,从电视节目来看,当下的电视荧屏少了许多“有意思没意义”的娱乐真人秀,多了不少弘扬文化自信的好作品。比如《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专注对中华文化的溯源与传播;《人间世》、《急诊室故事》切中医患关系等社会焦点;《儿行千里》实现百姓家风等正向价值传递;《阅读·阅美》为观众推介当代人喜爱的美文;《非凡匠心》、《百心百匠》聚焦珍稀工艺和匠人精神。
遗憾的是,虽有精品诞生,但此类呼应新时代的节目在省级卫星频道中数量、比重还是偏少,很多优质选题尚待挖掘。他表示,当下电视荧屏流行的节目,往往是高成本投入,低社会效应产出,对真实生活的反映和关切不痛不痒。比如,大量综艺节目停留在炒冷饭的阶段,主旋律、正能量的表达思路因循守旧,缺乏真正回归、参与社会现实的创新动力。为了应付相关政策的要求,许多娱乐节目强行加入一些表面的正能量元素,如简单地安排一些明星与普通群众见面,实际造成社会价值传播与节目整体内容的严重割裂,不能真正走进观众的内心。
曹可凡代表表示,究其原因,从大环境上说,尽管经过数年的引导和调控,但主要电视平台还没有真正转变对娱乐节目的追崇,对真正反映时代、干预生活的选题的储备、策划和开发还非常有限。从供需关系说,由于普遍缺乏健全的评估体系,部分省级卫星频道在采购、定制节目时,未能去伪存真,未能在价值取向上把好关,反而跟着大量社会制作公司的审美走,过度依赖市场化,同质竞争,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他表示,作为主流媒体,电视平台应该背负起媒体的社会责任,为行业树立标杆,引领风气。迈进新时代之后,如果此类书写新时代的节目未能长久地成为电视平台的主力军,如果电视平台在节目的价值选择上依然被网络娱乐热点牵着鼻子走,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影响力势必被削弱。
建议加大对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
“其实,对于关切和回应生活的电视剧或节目,有关部门一直非常支持和鼓励,也出台了相关的引导措施。关键是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曹可凡代表表示,从整体电视行业而言,仍要长期地打击收视率、点击率造假等痼疾,从重从严处理造假行为,让好剧、好节目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在此次全国两会期间,他也提出了书面建议,在电视剧的创作引导上,主管部门应重点抓选题、抓策划,加大对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投入专项扶持基金。同时,应设立有效的剧本、项目评审机制,在立项评审阶段就去伪存真,拒绝“伪现实题材”作品。
“去年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等重要节点,广电总局曾两度发布推荐播出参考剧目清单,其中不少优秀之作随即登上各大卫视黄金档,形成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我建议相关部门保持这一机制,定期、定量,提前推出相关优秀作品推介清单,鼓励电视台多排播此类作品。”
曹可凡代表还提出,可以在奖惩机制上加大对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的评优、评奖,而不应只是单一的收视率作为评判标准。“比如在现有‘现实题材电视剧应达到当年黄金时段总集数的50%以上’的政策基础上,对于多编排获得评审体系认可的红色历史题材、现实主义题材佳作的卫星频道,应予以一定的支持和奖励。”
对于电视节目方面,曹可凡代表建议应由有关部门牵头,重点规划一批呼应新时代的重点题材;继续加大对此类原创电视节目模式的保护和奖励,鼓励省级卫星频道对此类节目进行一定的内容储备;对于前期立项时发现的好苗子、好选题,可以通过评优推荐的形式,为节目的发行推广开拓空间。在编排支持上,从节目质量、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展开考核,对优秀的代表作品进行一定的资金鼓励;同时可定期推出优秀节目的展播活动,打通各大电视台与网络平台资源,让此类节目更多地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