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鲁冠球传奇一生 《万向重心:鲁冠球和他的中国梦》11月出版
2017年10月25日 17:06 旗书网
10月25日,激荡年代的“常青树”鲁冠球于当天逝世,享年72岁。1945年出生的鲁冠球是浙商群体中的“教父级”人物。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鲁冠球个人传记《万向重心:鲁冠球和他的中国梦》即将在11月出版,此前,红旗社已出版《鲁冠球观点》。
序
激荡年代的常青树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
我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在1990年,那年我大学刚刚毕业,服务于一家通讯社。鲁冠球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上,从他的办公室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他与我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的情景,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话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那次调研的结果是我在《瞭望》周刊上发表了一篇《中国乡镇企业的常青树》,“常青树”一词从此与鲁冠球的名字连在了一起,而我与这家企业的长期交往亦从此开始。
鲁冠球成名实在太早了,早在1980年前后,他就成了浙江乃至全国乡镇企业的标杆,算来当年他刚过而立之年。他早年做过的四件事情,在当代企业改革史上,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 鲁冠球
其一,他是最早具有专业主义精神的企业家。1980年,鲁冠球把挂在厂门口的七八块厂牌撤了下来,只剩下一块“萧山万向节厂”,决心今后只把精力投放到一个产品中,那就是汽车的易耗零配件“万向节”上。
其二,他是最早具有质量意识的企业家。20世纪80年代初,鲁冠球曾把40多万元的次品当废品卖掉,以此惊醒员工的质量观念。这一戏剧性的故事比“海尔张瑞敏砸冰箱”还要早两年,表明了出现于商品短缺时期的第一代企业家的自我蜕变正是从质量意识的觉醒开始的。
其三,他是最早具有产权意识的企业家。与同时代的大邱庄禹作敏、华西村吴仁宝等不同,鲁冠球和他的万向节厂,与当地的村级政权并非“一体两面”,他很早就开始着力于企业的产权清晰化,这为万向的长远壮大清除了最危险的体制障碍。
其四,他是最早具备阶层意识的企业家。乡镇企业家的群体性出现,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财富和人文景象之一。鲁冠球在很长时间里,自觉投入极大的热情,成了这一新生的商业阶层的代表人物。
鲁冠球工作照
就这些事实而言,鲁冠球确乎是一个“早慧型”的改革人物,是改革史上无法绕过去的存在。当年与他齐名的其他改革人物,如吴仁宝、冯根生、步鑫生等等,大多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生的,鲁冠球比他们要年轻一辈。而与他同龄者,如联想的柳传志、娃哈哈的宗庆后、华为的任正非等,则相继创业于80年代的中后期,当他们草根起步之时,鲁冠球已名满天下。
时间对人生的重塑往往出乎预料之外,特别是在一个激荡伟岸的时代,命运的莫测更是充满了令人好奇的气息。歌德曾言:“人要每日每夜去争取生活和自由,才配有自由和生活的享受。”此句用于鲁冠球这一代人最是合适不过。
今天为这部作品写序言,我不由得再次怀念起20多年前与他站在窗口前瞭望远方的情景。岁月如白驹过隙,鲁冠球离自己的梦想已经很接近了,他上宾的一些美国商人现在已成了他的下属。在每年的国内各种行业或财富排行榜上,他的家族总是能风雨不惊地排在前列。而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今日的鲁冠球则变得越来越沉静,他几乎不出现在喧嚣的商业场合,也很少撰文对外布道,他做的很多公益性项目绝少对外宣告,他涉足的产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在他的很多老朋友眼中,他越来越“神秘”和不可言说。
环球企业家插图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描述过许多早期资本主义企业家的职业特性,这些人毕生为积累财富而奋斗,但他们对财富的消费却不感兴趣。他们勤俭、自律、诚信、清洁和对单纯娱乐的厌恶,构成一种“现世的禁欲主义”。韦伯认为,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之一。让人好奇的是,我在鲁冠球的身上似乎看到了韦伯所描述的人格景象,在这个意义上,对鲁冠球的长期观察似乎仍然没有到下结论的时刻。
最后,我特别要提及的是这部著作的作者——周荣新老师,他是浙江新闻界的前辈,是我多年来非常尊重的媒体人,他与鲁冠球的结交已经30余年,可谓一段相知相惜的佳话。我记得很多年前,就亲耳听周老师说,当他从新闻岗位上退下来后,最大心愿是要为鲁冠球撰写一本书。近两年来,周老师查核素材,深入访谈,埋头写作,终成大文。当今之世,几事值得兑行,何人可以托付,“一诺不悔”已成一种近乎罕见的古典精神,我却不经意在此目睹。
** ** ** **
《鲁冠球观点》
作者:江坪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6月
【内容简介】
《鲁冠球观点》是浙江日报前总编辑江坪根据与鲁冠球的言谈和书信写成的经典时评集合,通过梳理成六个板块,形成了鲁冠球的创新观、管理观、文化观、人才观、种子观、价值观、三农观、生态观、开放观、道德观、慈善观。本书旨在全方位展示鲁冠球在长期实践中对企业顶层设计的探索、对生产经营现状的深入剖析以及对现实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思考,这与习近平主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前言】 鲁冠球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我在学习中感受特别深刻,回顾万向40多年的创业史,每一步发展,都与“五大发展理念”息息相关。
浙江日报原总编辑江坪是我的老朋友,相知相识40年。他长期关注万向的发展,关注我办企业的思路,曾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上发表了20多篇有关万向的文章,报道和评论万向在“五大发展理念”方面的实践,现辑录成《鲁冠球观点》一书。
这些观点,都是我多年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提升了我的理性思考能力,促使我更加自觉地用“五大发展理念”去指导企业的实践,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