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让红色经典焕发新光彩
2017年09月01日 15:13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孙海悦
近5年打磨、4个版本的剧本、拍摄5个月、后期制作11个月、投资近2亿元……电视剧《林海雪原》首轮播出后引起广泛好评。
8月25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林海雪原》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该剧生动再现了东北民主联军剿匪小分队英勇善战、机智果敢、不屈不挠的英雄壮举,再次证明了红色经典改编影视剧的魅力和生命力。
经典改编
敬畏原著忠于原著是前提
从1957年小说问世到被改编成评书、连环画、京剧、话剧、电影、电视剧,半个世纪以来,一部《林海雪原》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经典著作如何成功改编?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敬畏原著、忠于原著是改编成功的前提和基础。电视剧《林海雪原》有力地证明:文学经典名著的改编,既是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繁荣当代文明的新的生长点。
此外,在李准看来,尊重电视剧创作规律、实现从小说思维向电视剧思维的转换,是电视剧《林海雪原》改编成功的又一个重要保证。依靠强烈的视听效果,这部剧通过用精彩的动作、表情推动了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和传达思想。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分析说,电视剧《林海雪原》尊重原著体现在几个方面:尊重原著的故事情节和故事定位,没有颠覆性的过度改编,对于原著表达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给予了高度尊重。“改编时也有创新,在尊重原著内在魂魄的同时也适度地考虑了时代的审美趣味,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喜好。”
艺术创作
深挖底蕴展现信仰之美
“这部戏向全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时代精神,让红色经典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活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媒机构管理司副司长戴振宇认为,该剧以独特的浪漫主义革命情怀、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充满个性的正反两面角色,展示出了正邪较量的惊心动魄。
与会专家认为,电视剧《林海雪原》在叙事技巧、节奏把控和演员表演方面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谈道,该剧遵守电视剧创作的规律,以蒙太奇的语言表现来替代小说的文字叙述,导演追求影像的真实之美,从而使影像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刘宁认为,该剧书写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人性之美,同时深挖黑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土元素丰富,不仅是红色传奇的典型再现,也是对观众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林海雪原》是一部意义追求与艺术追求完美结合、好看入心的红色经典改编大剧。”军事文艺评论家边国立认为,该剧鲜明的红色基因传承意识和饱满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原生生态美与历史生态美的结合,增强了观众历史认知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