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阅美》:见证文字和情感之“美”
2017年08月31日 15:27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杨雯
演员翟天临在推荐王玥的美文《死前九秒》的同时,还讲述了自己在山上被困11小时的经历。 江苏卫视 供图
8月26日22∶30,大型文化情感特色节目《阅读·阅美》在江苏卫视开播。
在网络阅读已经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今天,其碎片化、移动化、热点化的气质,和传统阅读之间似乎形成了一道鸿沟。于是很多人都在质疑:网络阅读会让我们变得浅薄吗?我们会否因此丧失深度阅读与安静思索的能力?
对此,《阅读·阅美》节目制片人朱继双认为,“机器时代”和“精神花园”不是完全背离的两端。他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表示:“《阅读·阅美》力图树立起网络阅读时代的审美标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见美文、见真人、见情感,于阳春白雪中洞见人间烟火,在追逐浮躁时沉淀理性思考,传递浓浓的普世情怀与精神能量。”
于美文中融入情感
《阅读·阅美》登陆江苏卫视之前,董卿亲自担纲制作人的《朗读者》通过“采访+朗读+解析”的节目范式,生动剖析文字背后的情感,收获无数好评。乍看起来,《阅读·阅美》和《朗读者》有几分相似,但实则二者并不相同:《阅读·阅美》整季节目以“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人物访谈”为叙事结构,每期甄选3—4篇网络美文,节目中所有的文章都是普通大众的所述、所感,深度追访文章原作者和故事主人公,在舞台上实现文字、人物、故事的充分释放。正如朱继双所言:“和绝大多数文化节目从传统经典挖掘素材不同,《阅读·阅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充分关照当下的人文气象和鲜活情感,涌动着普罗大众的酸甜苦辣、梦想和力量。”
首期节目中,推荐人为观众朗读了3篇美文,分享了3段故事:从雪崩中死里逃生的登山队员,分享死前9秒的彻悟,展现生死一刻的刻骨深情和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女孩每年8月31日都会写一封寄不出去的信给素未谋面的放牛弟弟,并承诺带他去看更好的世界;4位年逾85岁的中国老人,远渡重洋征战田径赛场,谱写了《353岁的世界纪录》。
这些文章,都不是大家手笔,没有太多的丽藻华章,甚至还带着原野的粗粝和泥土的馨香,但它们都是我们身处的时代值得铭记的故事。“做情感、讲故事是江苏卫视频道的特长,除了美文推荐、美文朗读之外,故事性会被放大和加强,让观众更易接受,实现雅俗共赏。”朱继双表示,就总体观感而言,节目从涤荡人心的美文出发,将观众带入真实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中去,让大家去了解、去触碰、去感知那些美好的情感和社会的温度,致敬中国大众的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
节目的个性,从名称中也可见一斑:“阅”是查阅,是翻阅,是检阅,意在深挖文本背后的内涵;“读”则是发之于声的诵读与吟哦,或高亢或低沉的声线里,蕴藏着直抵人心的情绪魅力;通过“阅”和“读”的过程,最终见证文字和情感之“美”,让无声的文本营造出让人沉浸其中的共鸣氛围。
辐射全人群喜好
由于要从浩如烟海的网络热文中大浪淘沙,那么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才既具备风格调性又满足大众口味呢?朱继双表示,《阅读·阅美》拒绝只是小众的狂欢,它希望极尽可能追求共鸣的最大公约数。
据他介绍,节目组在先期进行了极为用心也甚为创新的甄选方式,结合多方推荐和评核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精挑细选出目标文章。一是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数据采集,二是兼顾了权威专家和普通大众的审美。
网络有海量的美文素材,《阅读·阅美》通过和微博、今日头条以及多个网络客户端合作,从大数据的角度为节目做筛选和推荐。节目为之发起了“寻找中国最美文字”线上线下全民征集活动,一方面和大量网络媒体保持非常密切的合作,同时和线下的实体书店、书刊展开互动,尽可能让所有受众都有可能从自己的角度推荐美文,然后通过相关渠道分享自己的感动。
同时,《阅读·阅美》为了从不同审美价值的体系中抽取恰到好处的优秀文本,在进一步的筛选过程中启用了将近40人的工作团队加上聘请的20人专家学者顾问团队交叉打分。文章评核采取10分制,朱继双表示:“我们让年轻人打分、中年人打分、老年人打分,不同层次、不同途径,做到了极强的细分化,讨论过程兼顾文章的美誉度、文学性、故事性、情感性,当然还有可操作性,这是一个多维度的筛选过程。”
引导理性阅读
数字媒介的冲击,让多数国人尤其是年轻群体与“一本书一杯茶”的悠然心境渐行渐远,传统阅读缺位的困境显而易见。但与之同时,风行于移动媒体的网络阅读蔚然成风。可网络阅读就真的一无是处吗?朱继双认为,与其盲目排斥,不如顺势而为,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披沙淘金的能力,才是更有价值的议题。
《阅读·阅美》的初心正是因此而来,希望在网络阅读风行的当下,引导乃至塑造国人的审美习惯及素养。节目中这些千挑万选的网络热文,并不适合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式的跳跃阅读,它们洋溢着有厚度的文化、有温度的情感、有价值的感悟。氤氲在故事里的人间百态,弥漫在书香里的文字之美,需要观众多一分耐心去品读、多一些理性去思考。
“改变网络阅读的快餐式、浮躁型,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要转变我们阅读时的心态。只有潜心、静心,不急功近利,不为猎奇八卦而阅读,网络阅读的现状才会有所改善。”朱继双表示,这正是《阅读·阅美》想传递给观众的终极意义。比起传统的文化节目,它多了一些实用价值和示范意义,积极教学如何赏析、品读、领悟一篇值得观摩的好文。
“江苏本身是文化强省,不管是文章的资源、作家的资源,还是专家团、顾问团的资源,都是比较丰富的。我们一直在做积累和沉淀,一直希望打造格调清新一点、风格特别一点的节目。”朱继双说,“《阅读·阅美》延续了我们对于内容的一贯坚持,更有我们的积极突破和努力进取,虽然文化市场的繁荣不是几个节目就能真正带动和开拓起来的,但一定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在此之中有所建树、有所作为。节目播出之后,能在浮躁的阅读之风中让观众可以更静一点、再慢一点,多一些思考和沉淀,就是我们所欣慰乐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