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字号书单出炉记
2017年07月10日 15:58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赵新乐
★不仅想选出好书,还想让农家书屋的读者真正爱读,突出实用、有用、能用
★我们希望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站在同一条阅读的起跑线上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农家书屋基本不缺书了,现在要在书的质量上下功夫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印发《2017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共推荐图书119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150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422种、报纸31种、期刊148种,这些优秀出版物将成为各地农家书屋2017年采购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7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评审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见证了为期3天的评审过程,看到了这些将成为全国农家书屋“座上客”的出版物是如何被遴选出来的。
评审前——
高标准严要求下硬任务
在评审工作开始前,总局特成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对评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审定评审原则和评审办法,确定评审人员,对入选出版物进行最终审定,对评审中的争议问题集体研究并最终裁定,对评审组推荐出的目录在内容导向、版权及是否存在非法、违禁内容等方面进行最终审核。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周慧琳在评审会上对评审工作提了3点意见:以高质量的推荐书目筑牢农家书屋发展的坚实基础,以精湛的专业水平推荐出农民满意的精神文化产品,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深化书目推荐工作。
周慧琳指出,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农家书屋,关键在书。在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最突出的经验和特点,就是完善了以推荐书目指导出书、选书、配书、用书、读书的工作机制。从10年来的实践看,推荐目录鲜明地体现出了时代特点、农民文化需求和新闻出版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各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和业内人士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因此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长期坚持,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发挥好其在农家书屋长效机制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周慧琳强调,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是当前新闻出版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主线。评审工作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为广大农民群众推荐、选配优秀的出版产品,在广大农村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在评审中,必须要坚持价值导向、农民需求和质量标准、市场评价相统一的原则,把思想精深、艺术精湛、适宜农民需求作为标准,进一步做好书目推荐工作。
考虑到书目推荐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周慧琳要求评审专家高度负责、认真把关,发挥好专业优势和导向作用,从政治导向、思想深度、适宜程度、版权归属和编校质量等多方面严格把关;希望评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农民生产生活新特点,选择广大农民真正看得进去、用得起来的书。同时,能够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对书屋长效机制建设进行深入思考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评审中——
严谨认真挑优质实用书
评审工作分为文化组、政经组、科技和医卫生活组、少儿组、电子音像制品组、民文组以及报刊组7个小组同时进行。在本次评审中,专家组成多层次是一次工作创新,也是一大亮点。参与评审的专家有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宣传管理部门负责人、各个专业领域的学者、基层图书馆负责人、媒体单位负责人、特色书店负责人以及来自最基层的农家书屋管理员。
“文化组按照个人选择然后集中评议的方式,对图书进行独立筛选。有不同意见的,最终以集体讨论结果来取舍。我们按照总局提出的总体要求,兼顾价值导向、农民需求、图书质量以及市场评价等几个方面总体把握。”文化组组长提到。
“政治经济类出版物,除了思想性、知识性之外,可读性是非常关键的。”政经组组长告诉记者,在评审中,他们特别强调这一点,主要是不仅想选出好书,还想让农家书屋的读者真正爱读,突出实用、有用、能用。比如,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图书,关于农村党组织建设、反腐倡廉的图书,还有与农村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创业故事、金融理财知识以及“三农”政策、应用急救、农村电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图书。同时,结合时下热点,选取阶段性的重点工作类图书,比如扶贫攻坚、“一带一路”相关图书等。
科技和医药卫生是关系到百姓生命生活健康的头等大事,对于这类图书的选择,科技和医药卫生组的评审专家,更看重图书作者是否权威、出版单位是否专业,同时根据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较多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心理健康、儿童保健、老年病防治等图书的入选比例。
相较于其他组专家的严格对比,参加少儿组图书评审的专家更多的是“纠结”。“这些书都太好了,让我们难以取舍,评审的过程就像在检阅这一年多来图书出版繁荣发展的成果,太开心了。”少儿组组长告诉记者,此次评出来的都是精品图书,而且大部分是获奖作品。当前中国最火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基本都囊括其中。“我们希望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站在同一条阅读的起跑线上。”少儿组组长说。少儿组的图书414种,占推荐图书总数的35%,继续领跑推荐目录图书第一大类。
民文组则根据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组织形态,尤其对双语图书和主题出版物进行了优先推选。电子音像制品组和报刊组也对各自领域的出版物进行了严格甄选。
“参加这次评审会,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新书、好书,没想到图书质量总体这么高。”初次参与评审工作的湖南省浏阳市杨家弄村建国农家书屋管理员邹建国如此感慨。
参加过多次评审的几位专家证实了这一说法。正如邹建国所感受到的那样,今年评审的图书质量比往年更高,出版社参评的积极性更高,送审的图书也更具有针对性。
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刘晓凯提到,专家评审出的出版物,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出版的整体水平,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先进性,体现了当代出版文化的前进方向。“专家们坚持程序、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从专业角度出发,选出的这些书,基本上反映了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当前出版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较高水平,也反映了出版单位对农家书屋工作的重视。”刘晓凯说。
评审后——
建言献策谋长效
“以前是自上而下发动农民读书,现在是自下而上农民主动到局里来要书读。”参与农家书屋工作10多年,参加此次评审工作的湖南省浏阳市图书馆馆长刘炜亲身体会到了农家书屋带来的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农民的阅读需求、阅读素养提升了。虽然目前农家书屋读者人数增长还不太乐观,这受到当前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反映了农村的客观实际,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农民配书更要选好书,不能为了凑数选便宜书,特别是经过10多年的建设,农家书屋基本不缺书了,现在要在书的质量上下功夫。”辽宁省沈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宪宏的想法也是很多人所想。
《2017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已经出炉,各位评审专家还对以后的图书评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加强沟通,建立良性互动的书目反馈机制。一位少儿组的评审专家提到,每年书目推荐完之后,就非常希望听到农村对书使用情况的反馈,想知道农民对哪些书感兴趣,哪些书使用率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专家到农家书屋实地调研,听听农民最直接的反馈。
在对出版社的指导力度上,应该加大。让更多的出版社知道,农家书屋其实不仅需要农业科技类的、生活类的书籍,那些文化含量比较高、社会畅销书、市场效益好的书,农家书屋同样需要。这样,出版社在送书参与评审时,就会有更多优质的图书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