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
人均读书近8本,你达标了吗?
2017年04月21日 15:54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课题组
超过两成手机阅读接触者喜爱都市言情类电子书。在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中,最受欢迎的电子书类型为“都市言情”,其次为“文学经典”。选择都市言情类电子书的比例为23.5%,选择文学经典类电子书的比例为17.2%。(见图2、图3)
图2 手机阅读接触群体通过手机进行的活动及比例
图3 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不同类型电子书阅读情况
月均手机阅读花费金额较去年有所上升。就手机阅读花费来看,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中有25.2%的人能够接受付费阅读。2016年,手机阅读接触群体人均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16.95元,较2015年的11.19元有所上升。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阅读等)达到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
微信阅读飞速增长。有62.4%的成年国民在2016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从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与时长来看,2016年我国成年手机阅读接触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3.29次,较2015年(2.67次)增加了0.62次。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2015年的22.63分钟增加了3.37分钟。
电子书阅读率有所增长。对电子书阅读情况考察发现,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28.3%,较2015年的26.8%上升了1.5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与上年基本持平。同时,我国数字化阅读接触者对电子书的价格承受能力有所上升,2016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78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5年的1.64元略有增长。
六成以上成年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农村居民微信阅读时长高于城市居民。
对微信使用情况的考察发现,有62.4%的成年国民在2016年进行过微信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不同人口特征的微信阅读接触群体,日均微信阅读时长有所差异。从城乡来看,农村居民微信阅读时长超过城镇居民。其中城镇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0.99分钟,而农村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2.70分钟。
近两成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
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近两成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近一半听书者选择收听评书联播,而情感故事是听书者的最爱。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听书率为17.0%,人均花费在听书上的费用为6.81元。
有8.4%的国民接触过广播(评书联播和诗歌朗诵、故事节选、广播连载等),6.5%的国民接触过移动有声APP平台的读书类内容,3.6%的国民收听过微信语音推送的内容,1.0%的国民使用有声阅读器或语音读书机。
从听书内容来看,在有过听书行为的国民中,有47.7%的人选择“收听评书联播”,有42.5%的人选择“听故事(情感故事、少儿故事等)”,32.3%的人选择“听图书节选或连载”,11.2%的人选择“听诗歌朗诵”,6.2%的人选择“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5.0%的人选择“听图书介绍与图书推荐”。(见图4)
图4 通过听书进行的活动
从听书偏好来看,在有过听书行为的国民中,有42.4%的人喜欢的内容类型为“情感故事”,42.0%的人喜欢“历史文化、经典诵读”,33.5%的人喜欢“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20.5%的人喜欢“传统评书”,选择比例均超过20.0%。
当问及不听书的原因时,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一半的人(50.8%)选择这一选项,还有19.9%的人“不了解有什么听书渠道”,12.7%的人“不喜欢听书的形式”,10.5%的人认为“没有感兴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