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24小时城市书房 点亮文化生活
2017年03月21日 16:57 浙江新闻客户端 李文芳 林中牧
共建共享,圆梦读书空间
集众人之智,筹众人之力,圆众人之梦。
城市书房建设之初,众筹合作、共建共享就成为大家的共识。“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后面还需要运营和维护。所以,我们从书房选址、文献调拨到日常开放管理,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温州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纯芳说。
2015年,市民通过邮件、电话、微博等不同途径集思广益,最终选定“城市书房”作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正式名称。而后,书房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统一LOGO均向社会公布……与此同时,城市书房建设也被温州市政府列入“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众多温州市民把城市书房建设当成了自家事一样关心。
“几十万元的房租可以不要,书房不能不建!”这是位于瓯海区南塘一组团小区大多数业主的心声。2015年,小区几间临街商铺准备出租,听说市政府要建城市书房,业委会立马开会讨论,向市政府提交申请。
业委会主任黄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也是他给少数提反对票的业主反复算过的账。他说,小区有699户居民,这几间商铺一年租金22万元,10年220万元,10年租金摊到每户头上,最多只能分到3000多元,可如果城市书房建在这儿,孩子们就有了去处,何乐而不为?
2015年底,业主们期待的南塘城市书房正式开放,开馆两个月就吸引了1.5万多人次来看书。这个被称为温州最美的城市书房,除了图书和借还一体机是由温州市图书馆统一提供,并纳入全市图书借还系统、每隔数日更新书目外,运营、装修、维护等都由南塘一组团业委会负责。黄静说,业委会还花了近40万元对书房内外进行装修,由社区保洁、保安来维护这里的清洁和安全。
此外,在温州市梦多多小镇,商场运营方森马集团将位于一楼的最旺商铺拿出来,按照儿童乐园的风格装修成城市书房,各类卡通玩偶和贴花设计让书房童趣十足;在东瓯智库产业园,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城市书房,为附近居民打造了一片温馨的场所。
25家城市书房还充分利用爱心志愿者、社区义工等社会力量,参与图书整理、秩序维护和管理,将书房打造成为闹市中的一方幽雅之地。
“能参与到这一文化项目,我们觉得非常高兴!”如今,不管是社区业主、企业与园区负责人还是志愿者,只要一谈起城市书房,他们都充满了自豪。
名家助力,打造时尚文艺
最繁华、最漂亮、最时尚,又离老百姓最近。25家精巧文雅的城市书房如珍珠般镶嵌在温州市民身边,配合其他文化公共设施,在温州市区打造起“15分钟文化圈”,让百姓俯仰之间皆能闻到文化的气息、感受城市的文明。
温州鹿城区,瓯江两岸最繁华的市中心。在这里,高楼鳞次栉比,不少大厦披上了一层“土豪金”,而在车水马龙的街角,13家别致精巧的城市书房,则闪烁着彻夜不息的暖色灯光,让整个城区褪去嘈杂,如水般温润如玉。
“典雅、别致、时尚,这些城市书房,比街角的咖啡店更文艺。”在鹿城区文广新局旁一间70平方米的城市书房,来来往往的行人都会被其吸引,因为她太美、太雅致。
2015年,鹿城区文广新局率先作出表率,将原先员工食堂的一半临街位置腾出,邀请鹿城区引进人才法国设计师托马斯担纲设计。为了利用好这70平方米的空间,托马斯设计了两层书架,由一侧旋转楼梯连通,书架二楼又合理放置了桌椅,木桌上每一盏台灯都采用暖光,翠绿色的吊兰从书架边缘垂下,窗外的阳光斜照进书房。置身其间,书香沁脾,仿佛清风拂面。这里甚至成了临街一景,一些小年轻还专程赶到这里来拍婚纱照。
一传十,十传百,小小的书房,传遍了整个温州城。
这是阅读的魅力,更是文化的感染力。
紧接着,在鹿城区,五马街道拿出位于人民路上的临街旺铺,大南街道拿出位于商业中心联合大厦一层175平方米空间,双屿街道拿出中国鞋都文化广场一层500平方米的空间……
“让公益设计点亮城市书房”活动随之开启,面向全国招募设计师,征集城市书房的公益设计方案,曾建龙、姚量、叶晓丹等国内知名设计师纷纷拿出设计方案,最终由市民选出最中意的那款设计风格。
这些格调迥异却非常文艺的书房,极大满足了周边居民阅读的需求,晚饭后,下楼走几步,不少人走着走着就到了城市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