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立项工作综述
2017年03月07日 15:5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
(四)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传承发展,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画全集(传世画部分)》《薪传·筑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出版项目》《维吾尔医药学古籍影印本》《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等项目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二期)》对我国传统建筑进行系统的阐释和地域性总结,既是我国传统建筑技艺的全方位展示,也是民族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对未来我国城乡建设发展具有深远的启迪价值。《中国古圣先贤治国理政智慧》《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丛书(第一辑)》等项目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如《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成功(英、俄、阿、越、波斯5个文版)》着力阐释中国特色,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有利于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对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国际话语权具有积极作用。《身临其境——艺术中的当代中国(英文版)》《精编实用中医文库(英汉对照)》等项目专门面向国外读者,传播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低碳智库译丛》等翻译引进类项目,则是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和方向,全方位介绍、分析相关领域世界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
(六)服务特殊群体,突出公益性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如《农业科技惠藏家(藏汉双语系列节目)》《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普法教育系列故事——用五种民族语制作的50个普法故事(动漫版,独龙语、佤语、傈僳语、景颇语、拉祜语)》《中国无障碍电影音像出版工程(三期)》等项目专门面向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记住乡愁——留给孩子们的中国民俗文化(第一批)》《走进科学大门丛书》《大型全媒体科普项目〈国土家园〉》等一批专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化读物和科普读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积极意义,突出体现了国家出版基金的公益性质。
二、优中选优,力推精品,突出体现导向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近几年来,国家出版基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突出体现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不断完善申报指南、严格评审要求等措施,突出优中选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项目评审基数进一步扩大,更好地实现优中选精。从近5年的申报情况来看,申报项目和申报单位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本年度共收到全国577家出版单位申报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496个,比2016年分别增长了2.3%和9.8%,相比于2013年则分别增长了12.5%和51.3%(见图一)。这比较突出地反映出国家出版基金在出版业界影响力和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也为国家出版基金优中选优、优中选精,进一步提升立项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与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有效衔接,立项质量进一步提升。为了更好地保证立项质量,进一步提升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水平,近几年来,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立项工作与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和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进行了有效衔接,在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规定,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和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的项目可以优先申报,并在项目评审环节引导评审专家对此予以重点关注。本年度532个资助项目中,列入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有245个,占资助项目总数的46.1%,比2016年增长105.9%,比2013年增长163.4%(见图二),突出体现了“优中选精”,较好地保证了立项质量。
(三)中小型原创项目比例进一步提升,项目规模结构更趋合理。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基金的导向引领作用,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和出版,是新形势下国家出版基金最为重要的任务。近几年来,国家出版基金通过年度申报指南、基金管理工作培训班、相关媒体专版等方式,引导和鼓励中小型原创项目的出版;在专家评审环节,进一步严格对大型集结类项目的评审要求,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性、创新性不断提高。从本年度资助项目情况来看,在基金总规模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资助项目数量由去年的376个增加到532个,增加了156个,增长率达41.5%。资助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上的13项,占2.4%;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5项。10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127项,占23.9%。100万元以下的392项,占73.7%;其中,50万元(含)以下的297项,占55.8%(见图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规模结构更趋合理,较好地体现了重点支持中小型原创项目、从严控制大型集结类项目的导向作用。
(四)学科门类齐全,内容更加丰富。本年度获资助项目选题囊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等几乎全部学科门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史、国史、军史方面项目有所增加,占8.8%;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类项目继续保持了较高比例,合起来占到34.3%;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类项目比2016年增长32.7%(见图四)。
(五)突显主业优势,区域分布较为集中。本年度获得资助的532个项目,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的334家出版社,其中专业特色突出、综合出版能力强的出版单位申报项目成功率比较高。综合分析,这些出版社的申报项目大都立足本社的优势出版领域,选题价值、内容质量等较好地契合了出版基金的资助重点和要求,得到了评审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从而成功获得资助。如化学工业出版社申报的5个项目全部为其专业出版优势主业,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申报的4个项目都是医学类原创项目,上海古籍出版社申报的4个项目突出体现了其在古籍整理方面的优势,因此全部获得资助。从项目区域分布来看,地方主管部门组织申报的有361项,占总项目的67.9%。除中央在京出版单位外,上海市的区域优势进一步突出,本年度获资助项目达到49个,比2016年增加了53.1%,占到全部资助项目的9.2%;江苏、陕西、广东、四川、辽宁、天津、浙江、北京、新疆等地区项目数量也都有较大增长。以上10个地区项目总数达到223项,占到总资助项目的41.9%。总体来看,这些地区的主管部门和出版单位高度重视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较好地保证了申报项目立项的成功率。
三、创新管理,规范程序,突出体现客观公正
本年度项目评审中,基金办在基金委正确领导下,总结以往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复核及评审工作,评审程序更加严谨周密、方法更加科学规范,确保了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
(一)加强前期指导,提升申报质量。为了做好2017年度项目立项工作,引导出版单位进一步提高申报项目质量,更好地实现“优中选精”,基金办于2016年6月制定发布了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年度资助重点和申报要求,并专门针对民族地区出版单位和各民族出版社,及时组织出版基金管理工作培训班,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优化专家管理,确保科学高效。为了更好地满足评审工作需要,2016年,基金办遴选了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出版专家和财务专家,充实到专家队伍,目前专家库入库专家已达近4000人。在严格实行计算机随机抽取产生评审专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专家分组等措施,较好地实现了新老结合、以老带新,既保证了公平公正,又兼顾了高效和科学,确保了评审工作的高质顺利完成。
(三)严格评审程序,确保公平公正。本次评审工作严格遵循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的程序和要求,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回避制度,确保了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对部分申请资助额较大(申请资助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终评环节继续采取“单位陈述、专家质询、集体评议、独立打分”的评审办法,确保大型项目的评审立项和资助预算核定更加科学合理。
(四)确保出版导向,加强政策把关。为了确保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出版导向正确,本年度评审立项工作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特别邀请中宣部、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有关方面同志,进一步从政治导向、出版政策等方面对专家评审提出的拟资助项目进行把关,进一步提升了资助项目质量。
总体来看,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立项工作程序规范,科学严谨,确保了立项工作的公平公正。资助项目关注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研究水平,代表了当前我国出版业发展水平,较好地体现了国家出版基金在推动精品创作和出版方面的导向引领作用。基金办将在基金委和总局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以精品力作为党的十九大献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