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那段情十年中愈来愈浓
2017年03月06日 12:05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金鑫
编者按 俗话说,人是旧时好,酒是陈年香。好书如同好酒,经典作品的醇厚香气不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损耗半分,相反,会因为岁月的更迭愈发酱香浓郁。
从开卷2016年的畅销书榜单来看,很多经典作品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味道,经久不衰。《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便为大家介绍其中三瓶“老酒”,看它们是如何从畅销书演变为长销经典的,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 图书以‘情’动人。在营销上,反复向媒体提及。
● 直接把书通过活动或暑期阅读等形式送到小读者手中。
● 借势营销,刷新认知。
2003年,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在美国出版。2006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将这个故事引进到中国。10年后,这本书在中国销量超过500万册。
《追风筝的人》如何做到长销不衰的?该书中国版权代理人谭光磊曾笑言这本书的“命好”,赶上了中国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大发展的好时候,这种发展使不同区域读者的读书趣味差异逐渐缩小。当年负责该书出版、现已是世纪文景副总经理的王玲也用“书各有命”回答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提问。真的果真如此吗?
好作品乃是基础
《追风筝的人》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2岁的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惨遭横祸,阿米尔虽目睹一切,由于性格软弱选择了袖手旁观,事后更是因难以面对,逼走了哈桑。战争爆发后,阿米尔跟随父亲逃往美国,却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20多年后,阿米尔重回故乡寻找哈桑……小说出版后广受好评,故事中的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牵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谭光磊说他不太清楚畅销书的必备要素,只是记得读完《追风筝的人》后“非常感动”,这让他意识到“这本书可以感动我,估计也可以感动其他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世纪文景买下了《追风筝的人》简体中文版权。据说,该书编辑钟智锦读完书后深受感动,坚持要出版;后来,在编辑时由于他太“入戏”,经常是边哭边工作。
《追风筝的人》简体中文版于2006年5月面世。图书封皮上印着紫红色夕阳下一只黑色风筝的剪影。
很快,豆瓣网上出现了《追风筝的人》的第一篇书评。网友“@提拉米叔”给这本书打了五星,还写道,“史诗般的历史景观和荡气回肠的人性故事,这是一种久违的感动。”此后10年,社交网络一茬茬口吻真挚的读者评论从未停止过,爱、战争、人性、成长、赎罪等,这本书总能让不同的读者从中找到共鸣。
“由于编辑喜爱,团队对作品认可,让我们引进了这本书。最初我们还有些担忧,一个关于阿富汗小兄弟的故事是否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王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