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书店|新西兰:UBS•University Bookshop基督城坎特伯雷大学书店
2017年02月22日 14:06 旗书网 古人蒋瞰
新西兰花园城市基督城的市中心在经历过地震后大伤元气,倒是处在稍偏郊区的名校坎特伯雷大学还保持着一派宁静,英式传统气息也没有被雷同的现代化掩盖。除了起伏的绿地小山坡,UBS(坎特伯雷大学书店)也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片绿洲,在校学生或是毕业生,哪怕是附近的居民也会晃悠过来。
书店900平方米,分两层,典型的新西兰+英国式建筑——三角形几何结构支架屋顶,里屋用带有黑木结的木桩板装订。吊灯从顶尖直接垂挂下来,白天晚上都亮着暖黄的灯光,橘色墙壁,棕色沙发,合起来营造所谓“书店的温度”。
书店二楼几乎是教科书,不过国外的教科书定义很广,一般都是老师开一张书单,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购买。“教科书”和“课外书”的界限并不分明。周四或者周五晚上5点半,书店前面17个车位空出来的时候,他们会举办小型读书分享活动,比如“with good wine and good hand made food”,要用社交气息来拒绝商场气氛,这也是创办人的初衷。
说起创办人,PhilipKing算得上新西兰的传奇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King还是一名教师,虽然他在新西兰北岛创办了第一家书店,他仍然坚持任教,书店的打理大多是由其妻子Linda。一年后,角色交换,King打理书店,而妻子则成为了一名护士。第二家书店则是在奥克兰南部,他花了五年时间建造。如果说之前都是小试牛刀,真正开始做书店的标志则是在新西兰南岛开花,他做了12年书商协会议员,其中4年任主席,他的商业眼光和对书的态度让他备受同行肯定。1993年,他的书店遭遇了一次不幸,全部被Graeme Hart(旗下拥有Whitcoulls,至今仍在新西兰显眼位置能看到,在我看来属于超市型书店,门口常年挂着Sale的大幅标示)买断。所以1994年是King的海外旅行年,他也将下一阶段的人生目的定位于种植葡萄。那个时候,他的基地成为两年一次的坎特伯雷主流艺术展览中心。想不到这些无心插柳之举仍将他拉回了书店行业,2002年,Whitcoulls的总经理,同时也是坎特伯雷大学生联盟50%的持股人,突然让King起草一份关于UBS的计划书。
相比几乎所有书店都配备的全职和兼职工作人员,这里还有三名员工专门负责处理特殊要求——比如古怪学生预定的哲学书,他们都得负责找到;而对于相对普遍的书,要第一时间反应出所在的位置,并且,一个健步冲上前去——尽管新西兰也是个节奏很慢的地方。而King最关心的是书价。澳洲和新西兰的书贵是众所周知的,同样一本Wolf Hall,伦敦的售价是4.95英镑(约40元人民币),但到了新西兰,价格是29.99(约150元人民币),所以,书店外面的定期special书展是首站,价格比原价要低,质量也还不错。
我去的那天,屋外除了特价书展,还铺了紫色的桌布。晚上,校园里要举行一个读书派对。北半球最热的夏天,这里阳光温热,我穿着厚重羽绒衣,在想要不要一直待到太阳落山,右手边窜出一个声音:
“很不错的天气,不是吗?”
“哦,是阿。”
经典的搭讪都是从天气开始,中间省略几百字。
“我叫James,你呢?噢,你是中国人,我去过,北京,shen zhen?是不是这样读的?”
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不知道先回答哪一个,代之以“你知道这里有中文书吗?”
“噢,我也要找,一起。我叫James,相信我们会再见的。”
没有后文。
只是现在想来,这两句话的连接不符合时间顺序——不是说好一起找吗?这么快“后会有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