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给出门农民工送上“定心丸”
2017年02月07日 10:23 凤凰网·政能亮 胡印斌
正因为“兹事体大”,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解决方略,除了以往多次提及的开展专项整治和督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拖欠工资“黑名单”制度等等之外,最大的亮点在于强调并明确了政府的责任。
一是问责,落实欠薪发生地省级政府负总责、市(地)县级政府具体负责的属地责任。何为属地责任?很简单,不管具体情由多么复杂,务工所在地政府责无旁贷,应该、也必须承担起兜底的责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搪塞,更不能以市场行为为由袖手旁观。在一个并不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环境中,揪住地方政府,就找到了破解欠薪的重要路径。
何况,细察很多农民工工资拖欠事件就会发现,不少案件欠薪的根源往往是政府大兴土木,先有拖欠工程款,继之才是承建方拖欠农民工工资。至于相关部门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默许或公然纵容层层转包、分包工程,从而导致市场失序,形成积欠、三角债、多头债,也屡见不鲜。明确问责,或可倒逼政府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减少拖欠冲动。
再是打通,即加快建立协调解决欠薪问题的地方政府横向网络。这一规定契合了当下经济活动的跨地区、跨行业特征,当单个政府已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联合,就显得格外重要。市场没有壁垒,政府之间也不应该崖岸高耸,采取关门主义,而是应该互相通气,协调行动,共同解决困扰农民工的薪酬问题。
比如,农民工务工的企业可能在不同地方有建设项目,这些地方的政府有协调联合的必要;而农民工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政府亦有联合的必要,毕竟,政府以“公务”出面,总比单个的农民工“跪着”表达诉求更有效率。很多时候,欠薪之所以成为“顽疾”,并非完全无解,而主要还是因为政府监管不力,甚至是地方保护主义所致。
当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申,农民工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实,这句话同样可以理解为,农民工为欠薪发生地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没有三十多年来几代农民工的接茬努力,地方的繁荣则无从谈起,无论哪一种“模式”,都离不开农民工的“劳动力红利”。试想,一个短短的春节,农民工回乡过年都可以让城市停摆,遑论其他?
事实上,值此城市化已成为国家战略的当口,农民工的关切,已不仅仅是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的眼前问题,更为严峻的是如何尽快融入城市的长远课题。能不能成为“新市民”,能不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与公民权利,已经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担当与智慧、责任与情怀的关键命题。
总理出面帮农民工讨工钱了。惟愿地方政府能够摆正位置,依法办事,在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锐意改革,创新制度,真正践行“放管服”,释放并激发社会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