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光华书店:46年来的文化坚守
2017年01月23日 11:1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范燕莹
见证光华书店46年发展历程的老顾客万英回忆道:“我记得那会儿我三十几岁,在店里打工一天可以赚14英镑,我用12.5英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毛主席评传》。当年,光华书店就像我们的一个信息中心,我们在打工的间隙会来这里看书,就连约会也定在光华书店里。”一位来书店找书的顾客这样告诉书店店员:“我认为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支持你们这样的独立书店,而不是一边嘴上说着支持你们,一边把钱交给电商,让他们越做越大。”当他被告知亚马逊网上书店可以买到他询问的书,但他仍然选择通过光华书店订购,即使要付出更高的价钱。
茹静刚开始接触光华书店是2003年在国图集团公司图书出口部工作时,当时光华书店是该公司在英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没有想到几年后她会成为光华书店的一员。“在未来发展中,我们不会忘记书店的光荣历史,更要坚守文化窗口的社会职能,融入现代管理方式,更新品牌含义。”茹静说。在她看来,从书店标识的更新,到书签等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及每一场活动的组织,需要大家做好这些细节,为光华品牌添加更多新元素。
网络时代的书店转型
“我刚去的时候正赶上光华书店搬家。”2012年—2015年期间,国图集团公司出口中心商户市场部总监赵震作为派驻英国常青图书有限公司(英国最大的中国图书发行商、最专业的汉语教学出版发行公司)的业务代表,负责光华书店的运营。谈及2012年光华书店搬迁的原因,赵震介绍,光华书店自1971年成立以来,一直坚守原址,原本书店打算续租,无奈房东鉴于书店经营的微利,准备将铺面收回变成一家蛋糕店。光华书店只好被迫搬迁。“搬迁后的书店面积只比原来大了10平方米,租金却从一年6万英镑增加到9万英镑,上涨50%。”赵震介绍,因为装修、租金上涨等方面的开支,实际上书店搬迁后的头一年是亏损的。
由于受到网络书店和电子书阅读潮流的冲击,以及高昂的房租,加上中文书店的受众面非常窄,因此,网络时代光华书店的经营步履维艰。“经过多年苦心经营,从目前来看,书店已经恢复至搬迁前的经营水平,这背后所有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赵震介绍。与国内实体书店转型相比,光华书店注重体验式消费升级的同时,还结合海外中文书店的特点,探索出了一个沉浸式书店的模式。所谓“教学式书店模式”,具体是指书店常年开办书画班、茶艺班等介绍中华文化的相关学习、兴趣班,学员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还能带动书店相关图书、文创产品的销售。赵震介绍,随着时间流逝,光华书店的一批老读者也渐渐远去。如今儿童成为光华书店重点培养的读者对象,特别是华裔第二代,因此,书店也将变身为汉语教学的乐园。书店会定期举办儿童阅读活动或亲子活动,通过汉语教学、阅读活动,帮助书店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与时俱进的光华书店不但开辟了网络销售渠道,还与常青图书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通过合作,使光华书店拥有了便捷的全球配送平台。“常青图书有很大的库房,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与光华书店合作后,让书店可以走的路更宽阔了。”赵震这样阐释光华书店与常青图书的资源整合。“如今我们经常接到来自波兰、捷克等国家读者的邮件、订单。”
光华这家小小的海外书店,在46年的发展过程中,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出版业、中英文化交流的发展,在这家实体书店中,凝聚了爱书人的真情实感。未来,光华书店,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将为中华文化再添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