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绝命后卫师》编剧钱林森:烈士名单残片激活我的艺术想象
2017年01月19日 16:49 新华网 桂洋
《绝命后卫师》,钱林森著,红旗出版社
“向绝命后卫师致敬”主题读者见面会现场。 新华网 桂洋 摄
日前,长征题材影视剧《绝命后卫师》在央视热播,其同名小说也于12月底由红旗出版社发行。1月12日,本剧编剧及小说作者钱林森亮相2017北京图书订货会,讲述了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的拍摄以及小说出版的台前幕后,重温了湘江血战这一悲壮的史实,带领读者走近80多年前的那一场远征。
《绝命后卫师》以中国红军长征中以闽西子弟兵为主的红34师的壮烈事迹为素材而创作,聚焦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表现了我党我军历史上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这本书就像一座红色丰碑,纪念长征中牺牲的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这是作为编剧的我最感欣慰的。”钱林森说。
《绝命后卫师》把革命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钱林森说,接到创作任务后,数次到闽西采访收集素材,在遵循大事不曲、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中,把关注的焦点聚集于小人物的成长,从接地气的小人物视角,讴歌了普通人的英雄精神。
“在采风过程中,最早触发我的是一块钉在一户人家门口的手机大小的木牌,上面用毛笔写着‘红军烈属’4个字。在这个村子里,90%的家庭是红军军属,80%是红军烈属。”钱林森感慨,“他们把自己的丈夫、儿子送去参军,最后却只剩下一块挂在门前的木牌,连名字都没留下来 ,这是多么悲壮的事情啊。”而最后促使他将创作视角转移到小人物身上的缘由,是一张陈列在龙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烈士名单。尽管只是很小一张残片,但“那些写着‘丘老丸子’‘赖老石头’,以及如林金堂、林金森、林金香这样一看就知道是兄弟,张桂雄和李满玉这样是夫妻的红军名单,瞬间激活了我作为一名编剧的艺术想象力。”
“历史已经远去,记忆依然鲜活,‘红34师’这座英雄丰碑的精神内涵,依然观照着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这正是我们出版《绝命后卫师》的初衷。”红旗出版社总编徐澜表示,接下来《绝命后卫师》还将计划改编成面向中小学生的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