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保护为孔孟之乡增光添彩
——写在山东省济宁国家高新区成功创建“省级版权保护示范园区”之际
2017年01月05日 11:32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樊存常
全民版权保护意识正在形成
山东省济宁高新区通过大力宣传,营造版权保护良好氛围,提升了全民版权保护意识。
积极开展版权知识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三进”活动,发放版权知识宣传手册、宣传折页1.5万余份;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创建办公室将版权工作关口前置,对区内1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及文化创意企业,坚持每日走访、现场宣传、现场座谈,手把手服务好企业版权登记工作,及时排除和解决企业版权登记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点和疑点,畅通了企业作品登记渠道。在公共场所设置版权知识宣传展板,通过《济宁日报》、东方圣城网等媒体宣传版权基础知识;积极开展版权保护进校园活动,为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版权保护意识,培育版权创造能力,维护高新区广大师生的创作成果,在区内30余家中小学校下发了《关于在高新区开展中小学生征文活动的通知》,邀请专家对征文进行评选,对优秀作品进行作品登记,颁发作品登记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广大师生创作热情,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版权保护意识。
高新区还实行了“版权登记双上门”。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耿昭春及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早已过花甲之年,虽然传统文化素养积淀深厚,但对电脑操作却并不在行。高新区版权保护示范园区创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考虑到几位老人这一局限性,主动上门详细讲解版权基础知识,免费代理填写版权登记资料并整理上传作品400余份,为传统民间艺术作品披上了版权“保护衣”,盖上了“安全罩”。上门登记、作品登记证书上门发放,成为高新区大力推进版权工作的一大创举,也是成为他们积极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的一大亮点。他们面对企业业务繁忙、人手紧缺等难题,以“补短板、破难题”为基本工作方法,手把手示范版权登记流程,现场为企业整理各类版权登记资料1000余份,利用休息时间,为企业上传各类作品600余份。向各类企业送去作品登记证书1400余份,其中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400余份,美术作品700余份,摄影作品190余份,文字作品120余份,电影、模型、音乐以及其他作品40余份,有效保护区内企业创新发展。大受其益的山东路得威工程机械制造公司总经理陈立文动情地说:“版面保护,让企业有了救星!”
山东豆神动漫有限公司2011年被认定为国家动漫企业,原创作品曾荣获文化部创意作品库以及韩国最佳内容奖等众多国内外大奖。自济宁市开通版权作品登记接口后,让豆神动漫彻底改变了对于版权的认知,为豆神节省了以前去济南办理的费用和时间成本;版权保护也从重点保护改变成全面保护,促进了创作动力。
形成“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
为了利用版权保护助推创意产业的发展,高新区多次召开软件正版化专题会议,印发了《济宁高新区使用正版软件管理规定》,召开了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推进会,完成了使用正版软件情况统计工作,目前区内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均已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他们还利用培训与奖补相结合,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邀请专家对区内企业负责人进行软件正版化培训,通过培训让企业意识到软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需要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指导企业建立软件资产管理制度,对积极实行并率先完成软件正版化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资金补贴,目前,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正在按时间、节点逐步推进,计划5年内全部完成企业软件正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