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故宫”两大文化IP引领话题走向
中国电影:以文化为支点挑起大国范儿
2016年12月28日 11:11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杨明
2016年即将收官,中国电影市场也迎来终极一战。本月8部同日上映的电影中,张艺谋的魔幻动作巨制《长城》和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以“长城”和“故宫”两大文化IP引领话题走向,呈现出历年贺岁档电影从未显现的文化性和世界性。业界人士分析,两部电影凭借不同的气质,从不同侧面向世界影坛彰显了“大国电影”的风范,一部商业巨制,一部人文大作,将在票房、话题、口碑上全面拉动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综合指数。
借“爆款”输出中国文化
眼下,关于今年贺岁档的一句流行语是“今年最罗曼蒂克的事,就是你在长城打怪兽,我在故宫修文物”。
张艺谋的《长城》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长城作为关键词,将长城壁垒和饕餮传说有机结合,再牵手好莱坞剧本和制作团队洋为中用,在一部全球化的商业电影中写上东方文化的注脚。表面上,《长城》是以当下最先进的电影工业技术为观众打造的视听盛宴,在市场上赢得认可;本质上,从《红高粱》到《英雄》从未停止用电影作为媒介,令中国文化产生世界影响。此次的《长城》更是捆绑了长城这个“中国地标”,以奢华的演员阵容和宏大的视听效果,在全球范围对中国文化做出一次最强有力的文化输出。
和《长城》预告片在某视频网站上近4000万次点击量的超高人气相比,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则夹带着了“势大力沉的文化话题”。这部影片的前身为今年推出的同名纪录片,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纪录片在充满二次元气质的B站发力,进而接受了千万“90后”“00后”观众的热捧。中国文化因此成为“爆款”,以青春的姿态真正进入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