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雷声万里闪》:见证陕甘红军崛起
2016年12月28日 11:11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杨雯
由于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视荧屏上涌现了一批纪念作品。在这其中,由西安市委宣传部重点扶持、西安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千里雷声万里闪》是特别引人关注的一部。该剧从1928年渭华起义爆发及失败开始说起,到1934年年末南梁根据地粉碎敌人六路进攻、重新走向胜利,并建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为止,以那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为背景,首次全景式展现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初建的过程。
12月23日下午,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召开的《千里雷声万里闪》创作研讨会上,中国视协副主席李京盛用“新的题材、新的风格、新的表达”来概括这部电视剧的特色。“它贡献了一个中国革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文艺创作上却反映不多的题材,让人们看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陕甘红军是如何崛起的。另外,它加入了陕北独特的地域特色,从人物到细节都带有陕北的豪情。再有,就是它谈到了革命的必然性,以前的作品中,都是从穷人因为生活所迫而革命谈起,可是在这部剧里,革命的带头人很多都是富户人家出身,这也说明了革命不光光是为了吃饭。”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一开口便表示“这部剧,我看了很多遍”,他认为,这部剧是革命历史题材中第一次表现整个陕甘根据地发展历程的动人故事,相当真实和生动。“它没有采用领袖人物真人真姓的创作方式,而是把很多历史人物的精神、事迹、故事打碎,重新塑造。这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上做了很有价值的尝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这部电视剧的剧情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更可贵的是,它所带来的创作经验在当下有普遍意义。“它说明创作者要靠历史品位和美学品位来吸引观众,而不是一味迎合观众需求。”
当然,《千里雷声万里闪》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中国电视》杂志高级编辑陈芳分别从创作角度,对该剧的音乐搭配、人物铺垫、部分情节设置等环节提出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