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2016年10月26日 09:35 人民出版社 《周恩来选集》下卷
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是对民族繁荣的很多不利的条件。我们必须把这些不利的条件逐步地去掉。要去掉这些不利于民族繁荣的条件,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于社会改革。各个少数民族过去由于处在反动统治下面,被反动统治者所压迫,经济得不到发展,人口得不到增长,生活得不到改善,使这些兄弟民族不能够发展。我们新中国就是要帮助各民族发展,这就必须实行一个根本性的措施,就是进行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是我们中国各民族的共同性的问题。汉族也要经过改革才能够发展。我们所说的社会改革,最根本的是经济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要人民生活富裕起来。要富裕就要有工业,一个民族没有工业不可能富裕起来。因此,我们中国要工业化,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使生产发展。而要工业化,就得首先在农业上实行改革,把农业上的封建制度、奴隶制度废除。农民得到了解放,才能够使农业经济得到发展,才能有工业发展的基础。农业能够大量增产,才可能积累资金,才可能供给工业原料,才可能解放劳动力参加工业生产。只有建立起工业基地来,这个民族才有发展的基础。所以每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经济改革。现在,各兄弟民族地区绝大多数实行了土地改革,有不少兄弟民族进一步实现了农业上的社会主义改造,组织了农业合作社,这就一定会使农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能够在合作社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础上大大增产,这样才能够促进工业的发展。可是还有不少兄弟民族,经济改革或者还没有开始,或者还没有完成。经济改革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改革,即土地改革,第二步是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如果不进行经济改革,维持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多数的人民还是奴隶、农奴和封建制农民,生产力就不能够解放。生产的东西大部分被剥削去了,劳动者本身还是穷困的,他们就不可能有增产的积极性。在我们新中国这个社会里,许多地方不但封建制度不存在了,连个体经济制度都不存在了,进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了,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孤立地处在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这怎么可能存在下去呢!它是一定要受到外界的影响的。例如,凉山彝族地区的改革,就是受了外界的影响。奴隶娃子起来了,他们要求改革。现在凉山彝族的一些头人也同意改革,愿意放弃剥削。改革以后,他们还可以得到政府很好的待遇,生活得到保障。如果他们不赞成改革,就要被奴隶娃子推翻,什么也得不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西昌坝子实行了土地改革,就不能不影响凉山。大家都是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土地改革也好,社会主义改造也好,浪潮起来了,都会互相影响。不可能设想,某一个地方能够长期地永远地孤立在一个地方“单干”。我们要对现在还处在剥削者地位的兄弟民族上层分子说清楚这个问题:如果他放弃剥削,他所得到的好处,比反对这个改革所得到的要多得多;如果他抗拒改革,被群众起来推翻了,他就得不到好处,或者得到的少了。如果他赞成改革,国家和政府会照顾他,群众可以对他宽大些。这是一点。另一点,如果从长远来看,他继续长期剥削,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孤独地搞下去,终归要失败,而且剥削越维持得久,他将来失掉的越多。谁要幻想在中国这个社会里长期地保留他的剥削,甚至于过那种极度豪华的生活,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全中国都不那么豪华,少数人要那样豪华是不能允许的。我们主张,各个兄弟民族的人民,包括他们的上层分子,觉悟到需要改革的时候,再去改革。某些地方推迟改革,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改革,更和平地改革,更有准备地改革,但总是要改革。一定要把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改革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所以改革只是一个先后问题,缓急问题,而不是改革不改革的问题。不改革,民族就要贫穷。我们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是要大家幸福,包括兄弟民族上层分子也要得到真正的幸福。改革就是使大家都幸福,不是少数人幸福。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改革后的一个时候,上层分子不能象过去那样生活便当,用钱也不那样方便了,因为收入是有一定数额的了。但是,前途是有保障了。将来工业更发展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会更提高。这一点,我们要对所有兄弟民族的上层分子也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