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的几个方针性问题》
2016年10月21日 14:54 人民出版社 《周恩来选集》下卷
另一方面应该承认,错误也不少。这一点,我想多说几句。第一次制定五年计划,不可能一下子制定得很恰当。一九五二年提出的五年计划是粗线条的,然后一九五三年、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五年不断地修改,而且每年的年度计划还要修改。计划不那么准确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缺乏经验和知识,是在不断地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前进的。一九五三年小冒了一下,今年就大冒了一下。去年的基本建设搞得少了一点,还有一点余力,结果是多余的器材减价出卖,钢材出口,水泥减产,木料也减价出卖了。这当然是不恰当的,是比较大的错误。至于小错误,各个部门都会有的。计划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就是到现在提出明年年度计划的时候,也不能说我们的缺点就都发现了。希望在全会分组讨论的时候,大家能揭发出更多的错误缺点,这对明年度的计划和今后的建设工作有好处。明年的计划到执行的时候,还会发现有些订得不恰当,还要在摸索中不断地改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做全面总结的时候,就可以得出更多的经验教训,就会比八大时的认识更完全更深入。
现在看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些变化,有的是由于形势的变化而需要修改,有的是由于经验和知识不足而犯了错误。我觉得这两点值得谈一谈。
首先是形势的变化。当我们开始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朝鲜战争还在进行,那时候设想,应该加紧发展的不仅是重工业,国防工业也要平行发展。一九五三年停战以后,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五年又出现台湾海峡局势的紧张,整个世界局势怎样还要看一看。直到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后,到去年年终和今年年初,才慢慢感到国际局势是缓和下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设想今年、明年把国防工业步子放慢,有些生产规模可以缩小。这也是很自然的。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现在把国防工业步子放慢,重点加强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把底子打好;另一方面,把原子弹、导弹、遥控装置、远程飞机搞起来,其他的可以少搞,比如炮,有一个厂也行,现在先打底子,将来再发展数量。设想可能有一个和平时期,容许我们把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起来,这是最好的,我们把方针摆在这上面。但是我们还要准备另外一种可能,即发生战争,这决定于敌人是否要冒险。如果今后十二年内发生了战争,那怎么样呢?那不是我们犯了错误吗?到时候打起来军火少了,后备力量动员起来又没有军火,大家就哇哇叫了。可以设想一下,战争就是来了,敌人也不能马上解决问题。敌人打来了我们会先受一点损失,但他们爬上大陆以后,还是要打长期战争的。我们顶多犯那样的错误。毛泽东同志把这个问题提到政治局,我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把它提到中央全会,大家也想一想这个问题。如果算错误,我们大家一道犯,到那时候将功折罪,戴罪图功。只有这个办法,不然就徘徊歧路,东边走几步又回到西边走。把器材、资金统统集中搞国防工业,别的生产少了,人民的生活也不能改善,各方面紧张,而武器制造出来,仗又不打,炮不能吃,枪也不能吃,子弹生产多了还不利。所以非下决心不可。中央政治局谈到明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时就下了这个决心。这是由于形势的变化,我们有的步子加快了,有的步子放慢了。
第二是由于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不够,在有些项目上犯了错误。现在看起来有些错误犯得有点可笑,但是当时的确没有弄清楚。比如说,请苏联设计的项目,以为能够提早给我们设备、提早一两年完成总是好的,而没有分清哪几种快对我们有好处,哪几种快会给我们背上包袱,凡是各部提出要加快的,报到国务院,报到中央,总觉得应该批准。象汽车厂就加快了,明年度可以生产一万八千辆到两万辆,可是这就要有很多的器材进口,同时要供应很多的汽油,这就要花外汇。现在汽油没有那么多,就得减少汽车产量。减少生产,劳动力就要闲置。外国朋友参观长春汽车厂时说,你们生产能力多了,一定要闲置。内行人一看就懂。原来还打算建设第二个汽车厂,现在要推迟了。再比如铝加工厂和机械厂,军工部门有的,民用工业部门可以不搞,可以结合起来共用,现在和平时期可以用作普通的民用的机械生产。过去没有很好地考虑,这样就闲置了一些资金。
因此,第一个五年计划尽管成绩很大,可是应该承认,缺点错误也不少。缺点错误已经知道的固然不少,但可能还有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揭露出来的,希望参加这次会议的同志在这方面多提一些意见。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