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一战线》
2016年09月04日 14:42 人民出版社 《周恩来选集》上卷
有“左”倾观点的同志,在转变的关头看不到变化,只注意这些敌人的反动性,看不到他们可以联合的方面。比如一九三五年在瓦窑堡会议〔335〕的时候,毛泽东同志估计到中国的资产阶级,甚至部分的大资产阶级,有转向抗战的可能,那时候“左”倾观点的同志就不相信,不懂得联合他们来推动抗战。
对统治阶级营垒中的不一致,要分别清楚是那一种性质的。比如说现在的大后方,反对蒋介石法西斯独裁专制的,有许多地方实力派,在这一点上当然可以跟他们联合。但是一定要懂得他们本身还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他们同蒋介石在反对民主这一点上没有根本的区别,在抗战不彻底上也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他们同蒋介石的矛盾是统治阶级营垒中间的矛盾。“左”的观点不承认这种矛盾,认为凡是敌人,在一个时期内都要一律打倒。但是,要打倒一切,就一切打不倒。
敌人营垒是会变化的。右的观点把昨天是朋友而今天已成为敌人的人仍当作朋友。例如刚才说的第一次武汉时期的汪精卫,以前他的确是代表资产阶级同我们合作的,但是到了武汉以后,一天一天地受到大资产阶级影响,走向反动,走到敌人方面去。有右倾观点的同志却还认为他是可靠的朋友,相信他,依靠他。“左”的观点把昨天是敌人而今天可能成为朋友的人当作敌人。例如“九一八”以前,十九路军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江西进攻我们,但是到了“九一八”以后,民族革命高潮来到了,在福建和我们合作。有“左”倾观点的同志还把他们当作敌人,反对他们。这些都说明了敌人营垒极不统一、极不一致,变动极大。我们应该很好地分析,运用毛泽东同志的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方针,才不会犯“左”的右的错误。
再说队伍方面。
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有无产阶级,有农民,有小资产阶级,有自由资产阶级,甚至有时有些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也来参加,所以这个队伍很大,很复杂,力量不平衡,不容易统一。对这样一个队伍要弄得很清楚,要会分析,懂得怎么争取队伍的大多数,反对这个队伍中和我们争领导权的少数人,同他们斗争。不懂得这一点就要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