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6年08月03日 10:36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这是毛主席告诉我们的。凡不会写的要学会写,能写而不精的要慢慢地精。
拿笔有多种。党和政府写决议、指示、计划,发电报,这是很重要的,但指示、电报只能传达到一定范围的干部。任何政策如果只同干部见面,不同群众见面,是不能发生效果的。拿笔杆子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到广播电台去广播。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而又能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心任务,这在贯彻实现领导意图上,就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
“笔杆子太重”,不会写,怎么办?要同各地区领导同志谈通,说明拿笔杆的重要、新闻工作的重要,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写文章也不是很困难,主要是要意思好。领导同志具备这个条件:了解情况比较多,看问题比较全面、正确。技术方面的问题是次要的,自己努力,别人帮助,慢慢就会提高。领导同志不愿意写文章,新闻工作同志要主动去做工作。他不愿写,总有一个理由,“不会写,写不了”,或者“没有功夫”,那就主动找他,“你讲我写”,或者找接近领导而又能写的同志来写。但首先还是要领导同志亲自写,新闻工作同志主动帮助,有计划地组织稿件。这样就可以逐步解决领导机关、领导同志运用报纸、领导报纸的问题。办好报纸有三个条件:结合实际、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条离开了领导也搞不好,报纸就没有力量,容易变成“有闻必录”。所以办好报纸的前提在领导。
要办好地方报纸。《新华日报》[1] 最近有进步。我们的报纸要登中央发的一般消息,但作为地方报纸,新华社总社的广播稿不一定全用,要适当选择、改编、压缩、提炼,要考虑对象,能不能看那么多,看了懂不懂。有的小报就比大报办得更结合实际,更切合群众需要,更通俗活泼。当然,需要办大报的地方(大城市)必须办大报,但不是都要办大报。
报纸要结合实际,结合当时当地的中心任务。新华社总社发来的稿件应该重视,但比较好编。领导同志和办报同志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当地新闻上,要大量刊登本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报社要时时和领导取得联系,根据本地当前任务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报道方针。不久前《新华日报》写了一篇专论,讲的是剿匪中的情况,内容主要是批评。正确不正确?也正确。合不合时宜?不合时宜。正确与否要考虑到时间、地点、条件等因素来判断。在剿匪已经有了成绩,部队又很艰苦很努力的情况下,主要去批评就不合时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