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党课十二讲》书摘
2017年01月18日 11:18 红旗出版社 郭德宏 陈登才
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的希望在中国显现。历经长期战乱的涂炭,人民期盼和平,中国共产党尽最大努力来争取和平,但是,两条道路、两种前途却摆在了面前。国民党反动派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撕下和平的伪装,再次在中国点燃战火。不屈的中国共产党人再次奋起抗争,英勇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再显铮铮铁骨。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人民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人民军队抵挡住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数千年来人民第一次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二、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了完成从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过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前三年,成功进行了经济恢复,在此基础上,1952年我党提出过渡时期“一化三改” 的总路线。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经济上,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于绝对统治的地位。在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生活中正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构筑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了根本的制度保障。在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的指导思想地位进一步加强。党的八大确认: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虽然,此时的社会主义建设还仅仅是初创阶段,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极其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人民从政治上法律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继续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对于在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完全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虽然在很多方面学习了苏联的经验,但是党很快发现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开始尝试进行新的独立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都是进行探索的有益的经验总结。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我党取得了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代以来的中国,历经110年的坎坷后,第一次彻底摆脱受人凌辱衰败下滑的命运,开始了欣欣向荣的新征程,亿万人民以对新中国的满腔憧憬和热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