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 德清样本》书摘
2016年10月08日 14:00 红旗出版社 赖惠能(主编)
绪论:全面小康的德清样本意义
一、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属杭嘉湖平原、湖州境内,东望上海、南接杭州、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在浙江属于区位优势明显地县域。
古时,这里因濒临余不溪,取“政德清明如水”之义而得县名“德清”,如今人们又以“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给予解读,体现了德清传统文化悠久深厚的积淀,也体现了当地人一种崇德尚义的精神。
今天,这里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政治、社会、生态和谐发展,人们在致富道路上始终德行守一,整个区域社会如水至清,并因“道德高地”而闻名全国。
1996年12月,德清农民马福建拿出一万元在自己的家乡武康镇太平村设立了一个“孝敬父母奖”奖励基金。“孝敬父母奖”每年颁发一次,每次颁奖,马福建都要亲自为“孝子”们披戴红花,送上证书和奖金,活动搞得红红火火。他的德行带动起了一股“百姓设奖奖百姓”的社会风尚。“天荣环保奖”、“志国拥军奖”,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不仅当地市民,就连外地来德清创业的东阳人斯正良也加入到这支弘扬正气的队伍中来,2003年设立了“正良外来人员风尚奖”……时至今日,只有40多万常住人口的德清县就设立了近40个“百姓设奖奖百姓”的公民道德建设“草根奖”。设奖人员都是普通农民、工人、私营企业主、党员干部。这一道德教育创举深化了公民教育效果,使正确的道德观念日益渗入人们的心田,还化为自觉行动。十余年来,在“草根奖”新风的带动下,德清从基层群众中挖掘、培育、树立各类先进典型5000余人,他们已经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先锋模范。
2006年,德清县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规范民间自费设奖,成立了浙江省收个民间设奖协会,出台了《德清县民间设奖管理办法》,拿出了专项基金补充民间资金不足。实际上,在民间自发设奖蔚然成风的背后,是党委政府将尚德教育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中的始终坚持。如上个世纪末,当地政府开始实施的“千百读书”工程,引导农民“读书明礼”、“读书致富”。该工程被形象地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目前,这一工程已经先后孕育出“十佳和谐家园守护人”、“十佳文明新风倡导人”、“十佳群众文化热心人”等道德先锋人物。此外,热心好长者、孝心好儿女、贴心好婆媳、知心好邻里、爱心好市民的“文明五心”评选活动,更使文明之风吹遍德清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