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延安》书摘
2016年08月26日 16:52 红旗出版社 田家村(作者)
我曾经在长兴文化局工作多年,也曾经多次到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协助工作,并且和当地的抗战老人有过一些接触。这些老人都是纪念馆聘请的业余文保员。
记得家住白岘乡三洲山村茅山上的80 多岁的施文雅老人特别健谈,他的脑子里装着说不完的新四军故事。老人10 多岁就跟着妈妈一起帮助新四军后方医院洗纱布,帮助伤病员洗衣服,亲历了新四军在长兴的很多场战斗。他曾经告诉我,很多新四军战士因为没有药品医治,手和脚受伤感染后,为了保住生命,只能把整条手臂或整条腿都锯掉,而且,锯的时候因为没有麻醉药,医生只能让战士咬住毛巾。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年轻的战士在手术中竟然活活给痛死了,一位姓王的女医生想把战士咬在嘴里的那块毛巾取下来,但因为被咬得太紧,怎么也取不下来。王医生伤心地趴在这位死去的战士身上痛哭,但哭过之后,她又马上开始给另外的伤员动手术……
这些战争的经历者所说的故事曾经深深地震撼过我。
但是,一个人心灵的成长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尤其是时间的积累。也许,从2011 年冬天的那个日子,我才真正有了“我也是一位老区人”的全新认识,才有了一些自己对革命老区和铁军精神的重新思考。
什么样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革命老区?我想,和谐、美丽、充满活力、能够不断开出幸福之花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革命老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区人?我想,能够以中国革命史为傲,能够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能够发愤图强、敢于创新、对共产主义理想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区人。
2013 年4 月,草长莺飞,所有的植物都在呼啸着生长。利用清明节这三天难得的假期,我带着行李又一次来到白岘。探寻“铁军精神”,我把自己的第一站选定在茅山上的施文雅老人家,我希望这次能和他好好聊聊,再听他讲一讲新四军的故事。汽车在翠竹丛中的山间小路上行驶很久,终于在半山腰的三间老屋旁停了下来。走进小屋,我看到一位大娘正在堂前低着头做针线活。凭记忆,这位大娘应该就是施文雅的老伴。进屋寒暄几句后,我四处张望,没见到施文雅老人,就问大娘:“施老伯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