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小延安》书摘
2016年08月26日 16:52 红旗出版社 田家村(作者)
1944 年12 月26 日入夜,苏北仪征朔风凛冽,天寒地冻,临近江边更加寒气袭人。粟裕身穿一件黑色短皮夹克,头戴棉军帽,站在岸边注视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冷月的清光下,粟裕的神情是那样从容、冷峻。他的身后,是整装待发的我新四军一师主力官兵。
东南的山水曾经多少次牵动过粟裕的心,此刻,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太阳穴在有力地跳动,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像壶口的黄河水奔腾咆哮。对于发展东南,粟裕一直有着热切的期待,他从来就不是那种安于现状的人,“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这些铁军的精神是他坚定的信念,“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给百姓幸福安宁的生活,是他人生的理想和目标。从1934 年7 月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到三年游击战争,他曾经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滚打摸爬,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942 年5月,他根据浙江的斗争形势,就曾向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提出建议:增派部队向浙江发展。虽然这个建议未被马上采纳,但陈毅对粟裕的建议很重视。1944 秋,时机成熟了。9 月27 日,中共中央向华中局发出《关于发展苏浙皖地区总的方针和部署》的指示:“我军为了准备反攻,造成配合盟军的条件,对苏浙地区应有新的发展部署,特别是浙江的工作,应视为主要发展方向。”
今天,终于等来了这一刻。对于这次南下,粟裕胸有成竹,自己在苏浙地区先后有抗日先遣队、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先遣支队和江南指挥部几个阶段的经历,对那里的地理、社情十分熟悉;而且,苏浙现有的十六旅、浙东游击纵队及浙南游击队等,经过了反“清乡”、反“扫荡”、反“蚕食”、反伪化、反抢粮等艰苦卓绝的斗争,其强劲的触角已经于1943年下半年伸展到了苏皖边,并在长兴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