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之江平五年文集(2008-2012)》书摘
2016年07月28日 13:09 红旗出版社 浙江日报理论评论部
序言
这是一个洋溢激情、催人奋进的时代。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把中国送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宝座。“中国梦”的铿锵步伐鼓动着春风,民族复兴的曙光从未如此清晰可见。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彰显个性的时代。经济崛起的背后,中国的文化创造更加丰富,社会价值取向更加多元。
在这样一个激流涌动的大时代中,新闻人正日渐清晰地看到一个横亘在前的传媒业大变局——
从国际看,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攀升,但尚未形成与经济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也没能赢得足够的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影响国际事务处理的话语权,这个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塑造,新闻人义不容辞、重任在肩;
从国内看,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中国的现代化征途正步入一个关键节点,人们盼望中国能顺利走出历史的“三峡”,新闻媒体沟通社会、传递社会进步“正能量”的功能被空前凸显,并饱受期待;
从传媒业自身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传媒业的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更使得传统媒体原有话语方式受到挑战,受众期望读到、听到、看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实话,而不愿听喋喋不休、诲人不倦的空话、套话、官话。
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顺应时势、浴火重生?这成为考验所有传统媒体人的一个时代命题。
不能不说,在重大挑战面前,传媒人固然感到种种压力,但创新的激情同样被极大释放。做“政经大报”,这是《浙江日报》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选择。在省委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热忱扶持下,“之江平”应运而生,这正是《浙江日报》基于“政经大报”的定位,基于新的时代特征,对党报话语方式、舆论影响力进行改造升级的一种尝试。
“之江平”文章最大的特征,就是选题大、立意高、文风实、思想深、文字美、逻辑强。其选题几乎都是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展开,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展开,围绕全省人民关注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事件、现象和话题展开。比如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比如建设文化强省、应对金融危机,比如汶川地震、上海世博,等等。在这些大题目上,“之江平”力求以开阔视野和战略思维,注重展现党报在解读政策、阐释规律上的功力,挖掘时事背后的时代脉动,提炼折射时代风向的深邃思想。
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可以说“之江平”文章已经在广大读者中铸就较好口碑。每当“之江平”文章形诸楮墨,乡镇干部要看,机关干部要看,不少媒体同行也关注“之江平”的新提法、新思想、新论断。如果说,《浙江日报》近年来在提升党报舆论影响力上有所建树的话,“之江平”重大评论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如果说,“之江平”重大评论获得读者认同,浙江人民的生动实践和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今时代,新闻媒介丰富多样。纸媒之中有早报、晚报、都市报、杂志,纸媒之外有电视、广播、互联网。媒介载体中更涌现出博客、微博、微信等众多新生式样。在这样的媒体“戗国时代”,党报优势究竟在哪里?跟电视比形象,比不过;跟网络比时效,比不过。但党报的思想性、权威性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却独树一帜。尤其是评论,更是党报发挥舆论影响力的利器。在海量信息时代,受众尤其渴盼抽丝剥茧、鞭辟入里的评论来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强化评论,是党报在新时期为受众再造阅读价值的重要路径。这也是《浙江日报》开设“之江平”重大评论的初衷,更是《浙江日报》作为党报扬长避短、应对媒体竞争新格局的创新之举。我们赶上了一个既残酷无情、又机遇无限的媒体大变革时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全力打造传媒文化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的基础和主体是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塔尖则是我们的价值传播。我们可以制作各种文化产品,激发各种文化创意,满足受众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但在“金字塔”的顶端,党报永远不能缺失对核心价值的弘扬、对主流舆论的引导。愿“之江平”重大评论继续开拓创新,更好地履行党报的这一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