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世界史:图释世界史》书摘
2016年07月28日 13:09 红旗出版社 威尔斯 (作者), 徐建萍 (译者), 朱凤余 (译者)
来自这些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尤其是帕多瓦地区的居民逃往亚得里亚海北部海湾中的海岛上避难,在那里,他们建起了最初的威尼斯城邦国家,中世纪时,威尼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
公元453年,阿提拉娶了一个年轻女人,婚宴后,他突然逝世。他死后,他的联盟四分五裂。真正的匈奴人从历史中消失了,融入了周围的印欧语系的人种之中。但是,这些匈奴人大规模的侵略,事实上导致了拉丁语罗马帝国的最终灭亡。他死后的二十年中,在汪达尔人及雇佣军的支持下,先后有十位皇帝统治过罗马。公元455年,来自迦太基的汪达尔人侵占并洗劫了罗马城。最终在公元476年,野蛮民族部队的首领鄂多亚克推翻了班诺尼亚人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并向君士坦丁堡的法庭通报说:从此以后,西罗马不会再有皇帝了。于是,拉丁语罗马帝国就这样不体面的走到了尽头。公元493年,哥特人狄奥多理克登上了罗马的王位。
就这样,当时整个西欧和中欧都由野蛮民族的首领所统治,他们自封为王、侯或类似的称号,表面上效忠于皇帝,事实上他们是独立的,这样的独立的、强盗似的统治者成百上千。在高卢、西班牙、意大利和达契亚等地,虽然夹杂了各种方言,拉丁语仍是通用语;但是在不列颠和东莱茵河地区,日尔曼语(或在波希米亚地区,一种斯拉夫语言,捷克语)却成为常用语言。只有高级神职人员和很少一部分受过教育的人可以阅读和书写拉丁语。无论何处,生活都是不安定的,财产被强大的军队所占有。城堡不断增加,道路则不断被破坏。对于整个西方世界来说,6世纪初期是一个四分五裂、文化知识领域一片黑暗的时代,如果不是因为有修道士和基督教的传教士,拉丁文化可能已经全部毁坏了。
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崛起,又为什么会彻底灭亡呢?它之所以能够崛起,首先是因为公民权的思想使人民团结到了一起。在共和国扩张的时期里,甚至在帝国的早期,众多公民非常珍惜他们的公民权,并把它看成是罗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确信在罗马法律保护下的权利,并愿意为维护罗马的名义做出牺牲。罗马人公正、伟大和守法的名声早已闻名于外。但是早在布匿战争的时候,公民权就已经受到了财富和奴隶制发展的破坏。公民权确实在扩展,但公民权思想却没有得到发展。
毕竟,罗马还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国家组织,它没有向民众施行教育,没有向日益增多的公民解释国策,也没有邀请它的同盟者参与决策。那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校体系来传播普通的知识,也没有新闻机构来支持公众活动。自马略和苏拉以后,那些争权夺利的冒险家们从未想过在帝国事务上让公民们发表意见。公民权的精神因饥饿而死亡,但是没有人意识到它的死亡。在人类社会中,一切帝国、一切政府和一切组织,归根结底都是认识和意志的产物。罗马帝国在世界上存在的意志不存在了,罗马也就走向了灭亡。
虽然讲拉丁语的罗马帝国在5世纪时灭亡了,但在其中产生了大大有益于他的名声和传统的其它东西,这就是半拉丁语的天主教会。它能够在帝国灭亡后依然存在,是因为它呼唤着人类的理性和意志,是因为它拥有书籍和教师、传教士的庞大体系来维持它的团结,这比任何法律或是军队的力量还要强大。整个公元4世纪到5世纪,罗马帝国正在衰落,而基督教却传遍整个欧洲。它征服了欧洲的征服者——野蛮民族。当阿提拉准备进军罗马的时候,罗马的大主教阻止了他,用纯粹的道德力量使他退却,完成了任何军队都难以胜任的丰功伟绩。
罗马的大主教即教皇自称为所有基督教会的首领。既然罗马不再有皇帝,教皇就得到了皇帝的头衔和称号。于是,他承袭了罗马以前各种皇帝的称号中最古老的称号——“最高大祭司”,成为罗马境内主持牺牲的最高祭司。

100-500年日耳曼人与匈人入侵罗马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