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杭商40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商故事特辑》

《勇立潮头·杭商40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杭商故事特辑》
作者: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每日商报社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定价:¥ 68.00
ISBN:978-7-5051-4815-4
内容简介
2018年盛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杭州与伟大的祖国同步,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营经济是杭州经济的最大特色优势,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已连续16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本书精选40位杭商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展现冯根生、鲁冠球、沈爱琴、宗庆后、马云等代表性杭商的创业历程。结合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大背景,以细微到人性的鲜活,突显杭商群像宏大到时代的高度。
编辑推荐
周国辉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鲁冠球、冯根生、沈爱琴是我十分敬重的第一代创业家,虽已逝去,精神不朽。宗庆后、王水福、朱重庆、陈励君、陈妙林等老当益壮;马云、徐冠巨、王建沂、胡季强等为中坚;丁列明、林东、范渊、陈越孟等后起之秀,前程广阔。《勇立潮头·杭商40年》,通过讲述三代杭商创业故事,全景式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以杭商为代表的浙商群体的创业史、奋斗史,展现了他们勇立潮头、接续创新的力量。
陈寿灿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商研究院院长
钱江潮大气磅礴,西湖水精致柔美,杭商精神兼二者而得之。杭州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杭商功不可没。本书记录了杭商筚路蓝缕40年,也如钱江浪花,引人入胜,精彩纷呈。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我是研究中国企业发展史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言以蔽之,就是民营经济的崛起史。《勇立潮头·杭商40年》,也是集结了杭州各个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读他们的创业故事,就是对杭州改革开放40年历史的一次温故。
陈彤 一点资讯总裁、前新浪网总编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读杭州民营企业家四十年的创业史,也能清晰地感知到这一点。
鲁柏祥 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 博士
国家的强大在经济,经济的发展靠企业,企业的根本在企业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杭州这片热土上涌现出像鲁冠球、冯根生、沈爱琴、宗庆后、马云、王水福、汪力成等一大批优秀的时代弄潮儿。他们勇立潮头、百折不挠,成就卓越、贡献巨大;他们的事迹如此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他们所创造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更多的人们锐意进取。
曹国熊 普华集团董事长、头头是道基金创始人
“心无旁骛攻主业,思想前沿敢创新”,从宏大叙事到精细刻画,从蹒跚学步到勇立潮头,本书将40个杭商鲜活的创业故事置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韧、闯、拼”的企业家精神。
沈爱国 浙江大学新闻系主任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每个人的历史都值得书写与记录,更何况是为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的企业家。本书结集了40位杭州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史,读来简短却精悍。读罢此书,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勇立潮头·杭商40年》凝聚了40位杭州企业家的创始故事,能帮助我们充分认知与思考,激励每个人积极参与时代大历史的创造。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改革是不可能止步的,你按旧方法待在这里,迟早要被淘汰。那就不如出来拼,出来改。所以现在叫二次创业,对民营企业来说特别重要。如果没有二次创业,怎么来应付下一阶段的竞争?这是改革开放40年翻篇之后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读完《勇立潮头·杭商40年》后的思考。
汪力成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
不能再依赖过去的路径,我们只有通过竞争自己、改造自己、创新路子,中国企业才有更美好的前途。《勇立潮头·杭商40年》告诉我们,杭州民营企业就是这么过来的。
王水福 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
做企业不能太快,也不是赶潮流,还是要静下心来,成为“慢”的公司,成为“笨”的公司,成为一百年还在的公司,这也是我的愿望!慢慢地走,稳稳地走,不停地走,不出几年,你就会走在时间的前面。这是我对《勇立潮头·杭商40年》的一些感想。未来40年,我依然充满信心。
陈妙林 开元旅业集团创始人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让我们翻阅《勇立潮头·杭商40年》,思考改革的未来。
作者简介
杭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是杭州工商界组织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成立于1951年。工商联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主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成立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动经贸交流和协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每日商报社,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财经类日报,创刊于2002年9月,定位经济、服务消费,已成为杭州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经济消费类报纸。
目录
鲁冠球
精神巨富鲁冠球 / 001
冯根生
冯根生的1978至2017 / 006
沈爱琴
续写沈爱琴传奇 / 012
丁列明
做老百姓用得起的靶向药 / 018
马 云
归去来兮风清扬 / 024
方吾校
14把榔头 4面镜子是我们的财富 / 030
王水福
战斗力来自一次次回归零的能力 / 036
王建沂
智能制造 打造实业升级版 / 042
刘 俊
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忘本/ 048
朱明虬
从小广告公司到大传媒集团 思之美之/ 054
朱重庆
富起来 一个都不能少/ 060
许荣根
创业是一首39行长体诗/ 066
吴建荣
把“动漫梦”写进“中国梦”/ 072
张涌森
“幸存者”小弹簧的大事业/ 078
李水荣
“胆大腿快”跑出民企加速度/ 084
汪力成
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代同频共振/ 090
邱娣兵
三个十年 上下而求索/ 96
陆关林
55岁退休,去实现人生新目标/ 102
陈励君
冰箱制造业的“穆桂英挂帅”/ 108
陈妙林
以跑马之势,打造百年老店/ 114
陈承守
温商的基因 杭商的风骨/ 120
陈晓军
走出去,从收购品牌到建立世界工厂/ 126
陈越孟
时代是创投行业最重要的助推器/ 132
宗庆后
改革浪潮中娃哈哈的四次击水/ 138
林 东
从牛肉干大王到新能源先行者的山海一跃/ 144
范 渊
十一年网络江湖攻与防/ 150
郑晓峰
一泓好水,酿造“中国自信”/ 156
胡季强
潜学阳明再立志,十年冲击一千亿/ 162
倪良正
企业家要做财富的“搬运工”/ 168
徐冠巨
我们只做“社会需要的、国家支持的、传化能做的” / 174
钱 峰
激活一座城市的“文创基因”/ 180
陶晓莺
要做家政业的“肯德基连锁”/ 186
顾江生
顾家只干一件事,把家居做好/ 192
高德康
为中国高端制造贡献“德意力量”/ 198
戚国伟
躬身侍茶六十载 不负龙井不负春/ 204
戚金兴
26年从负八万迈入“千亿俱乐部”/ 210
傅利泉
我与大华的梦想进化论/ 216
傅妙奎
柳桥打个喷嚏,世界羽绒市场就得感冒/ 222
赖国贵
30年动力澎湃春风依旧/ 228
管建平
留住杭州这座古城的文化表情/ 234
后记/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