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房
2016年07月19日 11:08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大可
【左读君昨天晚上骑车去老魏家喝茶顺带参观他的新书房,老魏是在高架那一边的媒体工作的,他是国内平媒最早做评论的一帮人,现在在腾讯大家开有专栏。我们的观点相近,在时下可见的中文互联网严肃阅读的分支下,要做成可不断造血又能给作者以合适报酬的形态,目前还没有看到。于是我们说到了澎湃。
今天早上澎湃的发刊词出来了。朋友圈里东早的朋友都在转。下午就有一篇解析的文章出来,说带你看懂这篇发刊词。印证了今天上午左读君的判断:强调1990年这个时间点,营造“我们既隐秘又伟大的潜台词”,一种接头暗号的逻辑与花溪体的叙述方式结合,既能绕开意识形态的监管,又刺激到了网络主流语境的兴奋。
然而左读君还是看不懂澎湃想做什么。发刊词只是代表一种情怀。现在这个圈子,无数钱和人都在里面兴风作浪。说到底,哪怕两年后澎湃把2个亿烧完了,它也是燃烧过的。
换了一茬人,可以继续画饼,继续燃烧,继续说那个夏天及以后每个夏天的故事。
(不要催我的奖品啦,不要催啦…………)
(热情网友羊羊姐姐爱跳小西红柿指出,我们7月16日推送的文章里,“无论如何大的巨浪袭击而来,我们仍然能够屹立得住”这句话“不是柏拉图理想国里的话,是斯多亚学派的人说的哦”。
为了表达我们对热情网友的激赏,左读君决定送她一份礼物。)
今天的书房作者是大可,大可老师平时是研究警队的,没错,就是传说中的警察线记者!】
不爱书的朋友呢,我也尊重,不过就不带他在书房多逗留了,一般就直接拉进餐厅,倒上一杯,喝起来!爱书的朋友,那就让他好好地在我的书房里逛逛。看到书脊的书名,彼此开始聊,这本书写了啥,你觉得好不好?不好的理由是什么?
都是乐事!
我的书房很简单,四面墙,三面书,一面落地飘窗。摆放也没啥规律,陈寅恪可能挨着爱默生,红楼梦边上,即是萨缪尔森的微观经济学。一切的一切,是由着我的性子来的,我基本记得它们每一本在哪里,就可以了。

书房是我的乐园。我喜欢看着书房慢慢地满起来。
不过,这种乐趣已经很久没有享受了,因为我的书房已经被我塞满。再买书的话,就要把儿子的爬行垫清出去了,我想,这小子是不会肯的。
不过,只要有我坐的地方,那就够了。书,歪着读正着读都行,关键是心,心里的愉悦和收获。

我最享受的时刻,莫过于全家睡着,我在书房一灯如豆。我就是在这些个晚上,认识了马一浮、伍尔芙、阿佐林。还有些是还暂时认识不了的,比如康德。以后,我想还是会好好认识他的。
有几本是常读的,一是唐诗宋词,二是汪曾祺全集,三是纲鉴易知录。我还想加一本:随园食单。嗯,再加一本,加缪的局外人……好,据说不能加了吧?
一度,我厚着脸皮和老婆商量,把书房和卧室换一换,遭到她的强烈鄙视。第二天,她丢给我200元的书劵,说,单位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