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五百年不变
2016年07月19日 16:02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淡宁
【淡宁妹纸,80后文艺青年一枚,中国美院史论系毕业后到东京游历两年,现在是跑文化线的记者。日语不错,喜欢动漫,也善画插画、弹琴,打小就是优秀娃。
印象中亭亭玉立,话不多,但熬夜较狠,夜半和同道人喝了小酒会口吐莲花,妙语连珠,有点小情绪也是很美的啊,才情女子都这样的呀,下笔如有神助。我劝说过她几回,觉得是熬夜把她小脸熬瘦了,姑凉你造吗,睡美人是靠睡出来的,睡眠好赛过人参滋补啊。】
炎夏往往是睡眠不足的。特别是伏天,身体总是懒洋洋软绵绵,莫说是读书时恹恹欲睡,便是走在路上,冷不丁嗅到那柏油马路被烈日灼出的气味,一下子就觉得连呼吸都是麻烦,恨不能痛快地夏蜇一场。身体做不到,于是便交给了精神,率先睡去的是燃烧了一整个春天的好奇心,入夏的暑气像瓢泼的水,当头浇在烈火之上,化作青烟,只余灰烬。
于是,每年夏天就成了旧书重读的时节。希冀凉意,所以从书架了抽了书名与封皮都凉爽的那一本。

多数人知道的《青蛇》还是1993年徐克的电影。张曼玉和王祖贤的娆娇魅惑,赵文卓的不食人间烟火,山涧洞天、竹林野地、飞花烟雨,黄霑的插曲断续婉转。如今再看亦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断不是当下院线上那些塑料硅胶味儿的东西。


它当真是清气逼人的作品。如诗如画。像是拿着剔骨削肉的刀,决然地削去了原著中的轮回转世。刀锋锐利,三两下就剔出了最痴怨的情仇,带着血淋淋的皮相。却能轻盈到以至原著与之相比都显得沉重的地步。

民间传说的好处在于,在不断的流传中,终会被人补上令人安慰的结尾。投坟的祝英台终与梁山伯化蝶双飞;投海的孟姜女被龙王接进了龙宫里;异地恋的牛郎织女,总还有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而独独这雷峰塔底的白蛇,有说是被儿子救出来的,有说是被青蛇救出来的。反正没有许仙什么事。作为一个爱情故事的男主角,他就这么凭空消失在一个故事的结末,仿佛前文的同舟避雨和断桥相会,都不过是渲染气氛的点缀。甚至连法海都有躲入蟹腹的下落,而许仙却恁地下落不明。
怎么看都是不合情理。
只是,所有的不合情理,若能说圆了,就会是个好故事。
李碧华就是这样说故事的人。

大宋江山,西子湖畔,青白二蛇,轮回转世,悲欢离合,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传说,在纸上又演绎出了别样的荒唐,带着唯恐天下不乱的味道,好似透过纸背就能看到作者玩味的笑意。让人咬牙切齿,却又真真儿地讨人欢喜。

但在这炎炎夏日里,在那些读过一遍又一遍的情节里,真正打动我的,依然是那些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浊与俗,它们的鲜活,带着与生俱来的娇俏和灵巧。
“我听得很不耐烦,就在西泠桥畔小小墓前,瘫倒大睡。素贞怎么推,都推不动。那与我无关得故事,他人的伤心史,册籍上的艳屑。真的,有什么好听?我最大的快乐史吃饱了睡,睡饱了吃,五百年不变。”
正念及此方系我心中所想。不料窗外一声闷雷,接着便是昏天黑地的阵雨,雨线划过玻璃,哔啵作响。撂下书,趴上窗台,看风急雨骤,一时入神。
“发什么呆?”
“伐开心,我要去落雨。”
“不是已经在落雨了么,别闹。”
笑作一团。
是了,书中还有一句话看着叫人欢喜。
“前事不记,只愿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