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总不会负我
2016年07月19日 16:11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慢卷狂澜
前几天去北京,干了两件事,看库房,看数字出版的他山之石。
踏着泥泞去北京北五环郊外,看库房。我们的隔壁邻居是大名鼎鼎的当当和京东的库房。每家出版社都会有一个占地数百甚至上千平米的书库,分退货区、新书区、库存区。就像粮仓,不堆满心里不踏实,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么;可是书只进不出,堆得满坑满谷的,心里会直发毛。
每个读书人都以家有四壁书柜为荣,是心中的一块梦田。但如果一家出版社有一个摊大饼一样的书库,有时是个恶梦!自从干上出版我才知道,平时拍拍脑袋下几千、上万册的印数,印出来卖不出去堆在一起就是极有压迫性的“书立方”。粮食有保质期,新书过个三载还不动销的,意味着只有化纸浆的命运,恶梦随之而来——减库存就是减你的利润,原来是真金白银,现在成了一堆“冥币”!

库房的退货区堆满了书

库房看家的藏獒“当当”和狼狗“京东”
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新闻标题做的是:待到四月二十三,沉醉满城书香中。其实不久以后,要改成这样了:待到四月二十三,云端往来亦快哉。
4月7日公布的《2013-2014浙江省居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浙江人数字化阅读率是5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纸质书阅读率是5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浙江人均每天接触互联网时长是61.77分钟,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是32.67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是6.43分钟。

前面是几吨几吨化浆的命运,后面是读者越来越倾向数字阅读的现实,先觉醒的如中信出版集团,早在2011年就开始布局数字出版,后来独立公司化运营,目前是该领域排头兵。这几年,几乎家家出版社都有了数字出版部,微信微博网店成标配,三大阅读基地攀亲家,以前是想着先出书再做新媒体营销,现在大家吃了几多苦头后都接受了“只有人红,书才会红”的现实。
再拿音乐诗人李健举例,没有上“我是歌手”前,人半红,出自传估计数千册,现在则是红得发紫,出书出碟印上数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张嘉佳写《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系列小故事,先是在微博上转,后来中南博集天卷的数字出版公司在喜马拉雅电台最初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义传播,几天内达到1,500,000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每1分钟,都有人在张嘉佳的故事里看到自己。这种读者文摘体的暖心故事引爆了这么多读者的热泪,出版能不畅销吗?成为2014年的畅销异数,100万册!后来还引来电影投资方的抢购,转瞬便签下其中5个故事的电影版权。现在,请叫他张导。博集天卷数字出版公司负责人老邹告诉我,现在纸质书下印数,一定要利用好大数据,如果没有4亿次的网络阅读量,图书部门是不会下首印20万册的订单的,谁都怕吃库存啊,况且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

去年年中,我认识的蓝狮子总编王留全去做众筹出版了,他的“赞赏”平台在一点一点累积赞誉。他和我说,作为一名出版人,无论今后他如何创业,他从未远离图书出版,无所谓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为出书人和买书人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越便捷越好,所有的改革都是在拥抱变化,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就像阿里巴巴,他们下一个蓝海是健康产业,看病总得上医院,不能不动手术不吃药啊,但阿里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的介入,让药价便宜,让挂号便捷,让名医流动,让病人看病看得有起码做人的尊严。虽然目前有重重困难和体制上的不顺和阻碍,但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支付宝后必有健康宝再创辉煌。
昨晚一路堵车回家,不过在车上很充实,在车上下载了现在很火的蜻蜓电台听钱江晚报新闻,苗阜、王声相声脱口秀也收得到,一路笑一路在那个想入非非,世上本是八杆子打不到的事儿,是不是可以攒一个新媒体的项目出来呢?收音机里传来三毛作词,齐豫演唱的《梦田》——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亩田,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那是我心里一亩,那是我心里一个不醒的梦。”
种桃种李种春风,春风总不会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