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自我
2016年07月19日 16:36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Godot
【左读君最近保持每周去影院一次的频率,轮番把国产烂片看了遍。在电影院看国产烂片的效果很好,边看边吐槽,仿佛有无数弹幕从头顶刷过。
在左读君的大学时间里,曾经用学校的资源看了1000多部电影,这相当于在校时间平均每天看一部多。关于后来我为何没能成为木卫二那样的影评作者,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本期作者是左读新来的哲学小弟Godot。他说,徐复观是好的,牟宗三是好的,哈贝马斯是好的,阿诺德也是好的。
大概对一个哲学工作者来说,薛定谔才是非好的。
此为吐槽。
左读君马上要成千户侯了。世界杯也结束了,你说咱们搞点啥子来乐呵乐呵呢。】
这么多年,她一直为恐惧所驱,疯狂地,无目的地奔逃,现在她终于停下来了。此刻,她仿佛又找到她的根,汁液重又在体内运行。——加缪《不贞的妻子》
在他们第六次对话场景中,肖恩(Sean)拿着威尔(Will)的档案,里面满是威尔成长时期受其养父暴力虐待的记录与图片,怜惜而深情地对威尔连说了十句“这不是你的错”(It’s not your fault),威尔终于勇敢地面对他不幸的过去,被至爱的人伤害的过去,落下了童年时期就藏在心底的泪,紧紧地拥抱着肖恩,并连连对肖恩说:“我的天,真对不起。”似乎威尔拥抱的不仅仅是肖恩,而是被他本能般的防卫心理而伤害的他人和满是伤痕的自己以及早已被恐惧所累的灵魂。

电影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用光影技术来述说一段别人的故事(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有此癖好),或是用一段想象的故事来展示不断升级的光影技术(詹姆斯•卡梅隆这位物理学家兼导演颇爱此方式),电影它更是你自己生活本身的展开,以供你观照可能你都早已忽视的自我(以此理念出发,因此我偏爱虽然整天唠叨,但却永远关注人本身的犹太小老头伍迪•艾伦)。
不同主题、风格迥异的电影在我这个个体的观影史中也有不同的地位。有些温情涵咏的电影,如杰拉尔•德帕蒂约的《与玛格丽特的午后》曾供我消遣一个阳光美好的午后,感受生活的云淡风轻;有些深刻悠长的爱情片,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廊桥遗梦》则向我倾诉了一段自己向往已久的爱情;有些气势恢宏的史诗片,如罗素•克劳的《角斗士》的古罗马英雄故事向我呈现了道德英雄的命运;有些黑暗冷峻的实验剧,如拉斯•冯提尔的《狗镇》则带我进入了人性的幽暗剧场;有些宗教色彩浓厚的寓言片,如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向我展示了生与死的边际,让我感受到信仰的神秘力量……然而电影史上的优秀电影实在是不胜枚举、层出不穷,可以说每一部杰出的电影都各有其特殊的地位与意义,都会在我的生活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但是,虽然给我的生活留下印象,带来意义的影片是如此之多,但总会有那么一部电影,超越于所有这些丰碑式的电影之上,可能它并非激动人心、或是深刻隽永,但它就是在那个特殊的时间点出现在我的生命里,照亮我的生命并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让我意识到,我该认识我自己,诚实地面对自己,开放自己的心灵,就像德尔菲神庙的寓言对于苏格拉底的意义一样。《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可以提炼出的内容有很多,如真挚的友情、美好而又痛苦的爱情、甚至可以从学术角度去探讨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弗洛伊德理论是怎样在这部剧本中运用的。这些内容虽然有意义,但却不在我的探讨范围内。《心灵捕手》在我看来讲述的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如何摆脱痛苦的遭遇、琐屑的生活给自由个体造成的恐惧以及如何真诚地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我的故事。
影片中,在MIT做清洁工的威尔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但由于其童年时期的痛苦遭遇,被养父虐待,得不到常人拥有的家庭的温暖,没有钱上学,在学校被人欺负,因此威尔的生活被恐惧与自卑笼罩着,对待别人也是不等别人接近就已筑起心理防线。没有勇气面对生活本身,更不能真诚地面对自我。他的生活中只有固定的三位好友,其中查克(Chuckie)更是其挚友,他也在用心引导威尔,让其勇敢地兑现自己拥有的过人天赋。

一次,威尔轻松地解答了MIT数学教授、菲尔兹数学奖获得者兰博(Lambeau)留在黑板上的傅里叶方程。兰博教授察觉到这位年轻人是个数学天才,可以与其合作,在数学领域大展身手。兰博教授找到威尔,保释其出狱,让威尔与其合作,但条件是要接受心理治疗。然而,两位心理医生的应用心理学俗套的治疗套路在威尔异人的天赋面前毫无作用,只是沦为笑料。兰博教授只能请求他的大学舍友肖恩的帮助。电影剧情的精彩即从此开始。威尔与肖恩第一次见面,因为威尔对肖恩已经去世的心爱的妻子的画出言不逊,惹得肖恩对威尔动手,但也点燃了肖恩想要打开这位天才少年心门的决心。而在对待如何与威尔沟通,救赎威尔的态度与方法上,兰博与肖恩这对多年老友产生了争执。兰博只是简单地想让威尔利用自己的杰出天赋走上科研道路,不想看到威尔沉溺在酒吧消磨自己的生命;而肖恩则看到了威尔内心被曾经的生活带来的恐惧所缠绕,他希望威尔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原谅过去,打开自己的心扉。
在威尔与肖恩的七次谈话中,有第一次见面的莽撞冲突;有第二次谈话肖恩对威尔的深刻认识“看着你,我没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有第三次两人像小孩儿干瞪眼比赛似的一言不发,冷冷地看着对方;有第四次肖恩指出威尔的防卫心理,过于自我保护而不敢迈出一步与他人真诚地交往;有第五次肖恩向威尔倾诉自己的爱情经历,他告诉威尔那是只有爱对方超越自己的生命才能体会的爱情;有第六次肖恩严肃地问威尔有没有灵魂伴侣,你到底想做什么,但威尔却难以回答;有第七次肖恩告诉威尔“这不是你的错”。而威尔也终于推开其心门,放下内心的防备,正视他所经历过的恐惧与苦楚,选择原谅自己、原谅过去、选择去爱,正如肖恩曾经一样。

而更精彩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并非单线条地塑造威尔这一个角色,简单地将其设定在困境中,让其经历痛苦而后涅磐重生,正如影史最著名的的影片之一《肖申克的救赎》所处理的一样。而是将生活中普遍的困境加给每个角色。兰博教授及其助理汤姆、肖恩也是各自都有难以摆脱的过去与困境。兰博教授在其组合数学领域孜孜追求,但内心却无比怯懦,一直惧怕失败,因此只能以自视甚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处世方式对待生活;他的助理汤姆在其身边兢兢业业,但并不能得到欣赏天赋超过努力本身的兰博教授的注意,因此在剧中威尔的出现让汤姆产生了自我认同的危机。心理学教授肖恩同样拥有过人的天赋,曾经拥有完美的爱情,服过兵役经历过战争,对人生的理解深刻而温情,但爱妻的不幸离世让他无法接受,从而关上了心门,选择去社区大学教书,过上了遁世的生活。因此,事实上,这部电影的每个角色都在做自我救赎,都在寻找勇气来面对自我。
从先验的视角来看,恐惧与自我的确立是如影随形的,正像这部电影所展现的一样,我们在面对外界与异于自身的他者的存在时,罪恶而消极的情绪多由恐惧引发而来。恐惧让我们产生自我认同危机,让我们难以迈开脚步去正视这个世界与真实的道德自我。好像这个世界如此糟糕,我们总是如此的不幸。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只是掉进了恐惧的惯性,并且没有意识到,进而又选择了错误的解决方法,用仇恨而不是爱、用敌对而不是和解、用逃避而不是正视来面对恐惧。因此恐惧的枷锁死死地束缚着我们,阻碍着我们。在经历一系列恐惧之后,我们的灵魂是如此疲惫不堪,我们形容枯槁,早已失掉生命原本的色彩,就像那多彩的希腊圣托里尼岛被浇上了一层灰色。爱这个代表着自由、生命和创造的词也被拖得沉重不堪,就像剧中威尔对其心爱的女友的怀疑与防备一样,总以为对方会轻视他、会因其不堪的过去而抛弃他。但事实并非如此,生命的本身并非如此,出路不止一个,毕竟在恐惧的对立面还有爱,正如旧约圣经《箴言》10:12所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就向我们揭开了罩在糟糕的生活表面的面纱,在心力交瘁之后,你依然可以选择去面对、去原谅、去爱。不过威尔是幸运的,他有异人的天赋,有知心的挚友,有欣赏他的教授,有救赎他的精神导师。而平庸的我们拥有什么呢?我们会这么有幸地救赎我们自己吗?现实对我们好像更残酷,可能我们甚至都无法意识到生命的困境,就一股脑扎进了生活的坟墓。然而并非如此,因为我们一样可以去选择勇气,诚实地面对自我,用心去爱,就像另一部讲述数学天才的影片——《美丽心灵》中,最后约翰•纳什上台领取诺奖发言时所说的一样:“我问我自己什么才是逻辑,谁来决定原因……我做出了我人生最重要的发现,那就是在神秘的爱的等式中才能发现。”
愿我们的生活轻盈如风。
PS:《心灵捕手》在1998年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中获得了九项提名。其中本片主演马特•达蒙与本•阿弗莱克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编剧,自此两位天才横空出世;并且饰演教师的老行家罗宾•威廉斯(他在《死亡诗社》中也演过老师)凭借教科书般的表演拿到了自己唯一的一座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小金人。本片自公映以来一直高居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