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像太阳!
2016年07月12日 15:20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司可

“我来到这世界为观赏太阳……”这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康斯坦丁•巴尔蒙特最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这位被称作“太阳歌者”的伟大诗人,凭借色彩鲜明、个性灵动以及极富音乐感的诗歌作品,在那个文学艺术全面兴盛的时代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记。
巴尔蒙特1867年出生在弗拉基米尔省乡村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酷爱诗歌,又精通多种语言,曾将雪莱、波德莱尔等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国内。二十三岁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但未引起反响。随后相继发表《在北方天空下》、《燃烧的大厦》、《我们将像太阳》等,使他名声大震,在诗坛引起不小的轰动,成为公认的俄罗斯诗歌之王。然而巴尔蒙特的文学之路并不顺畅,处在世纪之交社会动荡的大环境中,政治态度成为评价作家的重要标准,因为革命热情不高,巴尔蒙特一度被定性为“颓废、个人主义、反革命”,他的诗歌也被认为“基调属于颓废主义,在艺术上追求过分的夸饰和外表的华丽”而长期被打入另册。

作为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第一浪潮的代表性人物,巴尔蒙特的诗歌整体上呈现出多用意象表达自我心灵的特征。但不同于多数象征主义诗人追求意象的神秘、隐晦、朦胧,巴尔蒙特诗歌中的意象一般较为明朗,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诗歌中较常出现的如:太阳、风、大海等,都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物象。特别是对太阳这一意象,诗人表现出特殊的情感。
在《我来到这世界》中,太阳是崇高和勇气的象征,它击溃寒冷,点燃希望。“我来到这世界为观赏太阳,如白昼熄灭,我仍将歌唱……歌唱太阳,至临终一刻!”诗篇意气风发,表达了诗人强烈的主体意识。在《太阳颂》中,诗人歌颂太阳是“生命的哺育者”、“光明的创造者”、“神灵和造物主”、“世界的创造者”,世间万物因为太阳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一系列排比、比喻,使诗文连贯流畅,充满气势。当然,太阳的颂歌也不总是音调昂扬的。
在《太阳的芳香》中,诗人又向我们展现出另一种活泼明丽的风格。“太阳散发着青草的气味儿”、“太阳的气息如苏醒的早春”、“太阳照耀如铃声叮咚”……整首诗就像一幅有声有色的动图,美轮美奂,节奏轻快,读来令人身心舒畅。总之,在诗人笔下,太阳是拥有灵魂的生物,它高尚、热情、年轻,充满无限的智慧与力量,它是生命的源泉,是正义的化身。太阳照耀下的世界,和谐、平静、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心中对崇高人格的追求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文学家的创作灵感通常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即使是晦涩难懂的象征主义诗歌,反映的主题也一定与真实的生活有关。巴尔蒙特用敏锐的感官,感受并描绘出大海的壮美、风的自由、宇宙的绚烂,以及四季轮回、日夜交替带来的美的享受。诗人通过它们,赞美或哀叹,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命过程的思考,或是对心中积存已久的苦闷情绪的释放。
比如《午夜与光明》就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战胜黑暗的正能量。午夜与光明,本应是一对矛盾体。午夜象征着漫长的黑暗与磨难,而诗人试图告诉我们,只要内心坚定平静,再猛烈的暴风雨也会平息,黑夜终将过去,光明永远闪烁。除了对大自然的礼赞和人生的思考,诗人还借助诗歌表达对伟大文学艺术家的赞美。他称赞莎士比亚的灵魂如“长卷画册”,称赞雪莱的诗中“飞扬着精灵的羽翼,称赞莱蒙托夫是“非凡夫俗子”,“旷世奇才”。在他们面前,诗人是恭敬的、谦逊的,诗篇中普遍运用第二人称的口吻,显得亲切又真诚。
此外,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也通过诗歌细腻深情地传达出来,比如《爱的表白》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人在初次表达爱意时的紧张与甜蜜。“爱的表白尚未说出口,在我的心里燃烧、发烫,哦,但愿你是溪水波浪,哦,我将是第一缕霞光!让我的光线悄悄滑行,像幻想潜入你的心房,让你愈发美丽活泼,我会由衷地给予赞美!”整首诗歌轻快活泼,一方面运用意象隐晦地表达出表白时又欣喜又害怕的心情,一方面又大胆直接地对爱人进行赞美,张弛有度,也体现了诗人的可爱之处。爱情是神圣美好而又充满激情的,永远令人魂牵梦萦,心潮荡漾。诗中既有“她来到我身边,与善解人意的夜晚一样”的甜蜜,又有“我将痛苦地把你等待”的心酸,诗人描绘的爱情,真实地直击内心,让人沉浸在他建造的爱情世界里,细细体味自己的经历。他的诗歌就是拥有这样的魅力,总是能轻易地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巴尔蒙特被称为“俄罗斯的帕格尼尼”,源于他在诗歌中坚持不懈地追求音乐感。他认为“诗歌是借助有节奏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在音乐”,所以他讲究诗歌的艺术技巧,不仅修辞手法运用自如,而且在音韵方面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味道。他的诗歌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昂扬,对音韵的安排也富有变化,从不局限于一种形式,一种风格。读巴尔蒙特的诗,色彩与声音交融,会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伟大的诗人与经典的诗歌作品永远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淹没,它们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与评判。就像诗中所描写的那样,诗人终于冲破不公的枷锁,像太阳一般,带着光明向世人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