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在邱园当园丁的清朝男孩
2016年07月12日 16:11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邓安庆

【邓安庆,湖北武穴人,1984年生。中文系毕业后,去过不同城市,做过多种职业,现居北京。出版有《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在各文学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感谢作者授权左读发布此文。】
这几天在看《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在《植物的运输》一章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威廉•克尔曾遵照约瑟夫•班克斯的指示,雇用一名中国男孩随船看顾他要送交给邱园的植物,那名男孩叫做阿亨(Au Hey),从小就学习种植花木。这名年轻园丁在邱园期间给班克斯和其他人带来了不少乐趣。”

先交代一下背景,时间是18世纪,邱园是英国最负盛名的植物园,班克斯是邱园园长,而威廉•克尔是英国驻华的工作人员。邱园一直对中国的植物非常感兴趣,但要把中国的植物通过海路运送到英国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绝大部分植物都会在运输中死亡,这个时候就迫切需要有人来照料这些植物,找一些中国园丁是一个选择,阿亨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个清朝男孩立即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他的真名、籍贯、家庭成员,都已经无法考证了,他只是在这些外国人的记录中留下一丝痕迹。再也没有更多的资料来辅助我去探索他的生活了。他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清朝男孩,很偶然地被一个陌生的外国人带上船。那时候,正是英国博物学家对中国植物痴迷并着手收集研究的时代,阿亨会理解这种英国人的痴迷吗?他可能是广州附近的人,很小跟着师傅学习种植花木。那时候洋人是非常喜欢购买中国的花木的,因为广州是清朝唯一准许英国人居住的城市,而且还不能入城,只能在珠江畔的洋行住。他们中间的博物学家对中国植物有非常大的研究热情,但因为受到严格的限制,他们不能自己去中国腹地,折中途径就是去广州的花圃市场购买花木,这无疑也促进了花木市场的繁荣。也许阿亨的师傅就是其中为洋人服务的花匠,阿亨就是由于他的缘故得以结识威廉•克尔的,并最终被带上了船。
上船前夕,阿亨有没有回家呢?他有父母吧?假设他回家了,他看着沿途的风景,会有什么想法?可能是非常兴奋,又有点恐惧和害怕。师傅一定给了他很多告诫,回去后,他父母又一再叮嘱他,说着说着一想到他要去那么远的国度,想想都不知道能不能再见到面,会不会哭呢?他会不会有点不耐烦?他要离开了,那种年轻人的兴奋感会压倒恐惧感,当亲人哭的时候,他会觉得有点尴尬吧?好了,一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早早地就去到了洋人那里。洋人说的话他估计一句也不懂,他坐上了马车,那时候有马车吗?车轮在路上吱嘎吱嘎响,他鼻子有洋人特殊的气味,但他选择忽略掉了。他看到大海了,看到他要坐上的大船了。那大船是什么样子?码头周遭是什么样子?他的眼前也许是眼花缭乱,来不及细看。他被带上了船,那些洋人走来走去,他紧张地把身体缩了又缩了,低着头跟着前面带路的人。作为一个园丁,他只能跟着那些植物在一起吧。那些洋人在船上的世界,他恐怕是无缘得进的吧?

好了,船驶去海湾了,到了大海上了。他会不会晕船?每天吃的什么?他周边有没有其他的中国人?他要照料的植物都有哪些,他是怎么照料的?带他上船的威廉•克尔会来找他吗?如果来找的话,会怎么交流?他怎么克服那一重又一重的心理关口?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会不会开始想家?还有他在广州的生活?那个漫长的海路上,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不理解的事情,他怎么去想?他在哪儿大小便呢?
这几个月,一定有太多他要消化的事情了,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和情绪,都随着这个人的消失而消失。我们后人只能凭借零星的细节来拼凑。当他终于踏上了英国的陆地,那是英国的什么海岸?他是怎么去伦敦的?怎么达到邱园的?怎么被介绍给那些邱园的人认识的?他的眼睛拼命地吸纳这异国给予他的“第一次”,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次,完完全全的陌生。唯有那些植物,他可能是熟悉的。
那些在邱园的日子里,阿亨该是如何度过的呢?在那个时代,他只身来到了英国最负盛名的植物园,并且“在邱园期间给班克斯和其他人带来了不少乐趣”,这其中有太多的细节可以联想了:他怎么跟那些英国人交流的?他会英语吗?他什么行为给那些外国人带来乐趣?他在邱园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他是怎么工作的?他在那里有朋友吗?他会去伦敦的街头逛街吗?……
但在另外一本书《The History of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里提到:“邱园的职员和克尔似乎并不喜欢阿亨,而邱园也未再雇用中国园丁随船照顾植物。”这两段引文看起来前后矛盾,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日一日的,他一点点地习惯了邱园,一点点地懂得了如何与人打交道,一点点地平息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他经历了英国的阳光、微风、大雨,他也逐渐喜感了英国的饮食。他的身体和思想,都在一点点地适应了这里。
我不想问他后来的命运是怎样,因为那太粗线条了,太笼统了,我好奇的是他的日常人生。所谓命运,也就是在这种日常的累积中,慢慢看出走向来。他走向了哪里?他后来是回国了吧?返乡之路是怎样的?英国在他的生命感受中留下了什么?他回国后,应该还是做一名园丁吧?他会怎样向他的亲人来讲述他在英国的故事?这些故事会不会被其他的人流传下来?
这些当然不会有任何记载,作为一个普通的清朝男孩,他没有办法为自己留下只言片语。历史太久远了,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在这个巨大的时间洪流中,能留下一丝痕迹。然而仅仅是一丝痕迹而已,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