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札记
2016年07月07日 10:10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落茗

【本文作者落茗,湖州师范学院校刊《文心》杂志主编,小鲜肉一枚,热爱厨房,业余摄影师……】
入门
一旦开始对某间食堂有了依赖,这个依赖是会成瘾的,甚至由于食堂的后厨而根本不想跳槽。上周末,经过上海报业集团大楼,打开手机定位的首位赫然出现了“文新大厦食堂”,于是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厨房病”。
写了不少关于食物和厨房的短文,就会有人问我“你会做饭?”的时候,我其实是很想把ta请回家给ta烧一桌菜的,然后跟ta说说十几年来的厨房故事。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没有实现。
而我,或者说家族与厨房的缘分,应该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
那时候,祖父被调到浙江省某能源型企业工作。在我印象里,大概是主管资产、后勤等部门,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职工大食堂。据父辈们回忆,祖父有时候也会在大食堂亲自下厨,直到九十年代退休离开。
祖父退休之后,喜欢叫上邻居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去钓鱼,一钓就是一天,所以家里的餐桌上的鱼几乎没有断过。有一回,祖父和我父亲、叔伯们出去钓鱼,钓回来一条个头有一米二的鲢鱼,这一尾鱼可在当时出了名。由于祖父本身在当地就有一定声望,这一钓可就给他增了不少传奇色彩。
之后,这条鱼被大卸八块,成了一大桌的全鱼宴,全家人吃了好多天,其中便有祖父常做的爆鱼。一般来说,祖父基本上只在过年之前亲自动手,其他时间都交给我们这些后辈来做,这一回也算是破例了。
父辈当中贯彻落实厨房经验最好的应该是叔叔,以至于我所有的厨房技能都来自于他。可是,真正开启我厨房生涯的却是一本旧菜谱。
这本旧菜谱叫做《家常菜一〇〇例》。印象里这本书大概32开,厚薄适中,出版于1989年,售价为0.89元。书前面的绝大多数页面自然被一百道菜占领,后面的附录则是被“食材挑选”、“刀工技法”、“高汤熬制”等等页面占领,作为一本家常菜入门型的书册,也算是面面俱到了。
还记得它的第一〇〇道菜为“煎土豆饼”和它的制作步骤,因为这是在一个午后偷偷我和叔叔两人在厨房里折腾的第一道菜,那时候我才七岁。从此之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发而不可收拾。
当时不得不提的就是刘仪伟的《天天饮食》,它的出现可以算是让我这种情结愈发浓重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