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书店:换一本属于你的书~兰卡威“有你语言的街角”换书屋
2016年07月07日 15:11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古人蒋瞰

地址:Lot 1230 Pantai Cenang,Langkawi,Malaysia(马来西亚兰卡威真浪海滩)
马来西亚兰卡威的真浪海滩很热闹,一边是海和沙滩,一边是红火的美食街,来到这里的人互相打听着海鲜花园餐厅是不是能订的到位置,马来西亚式牛肉汉堡一个是不是够吃。我和Ann走在绵延两公里的公路上,和无数边抹汗边等位的游人擦身,他们对于吃的热情并没有打动我,因为我们正在找一家书店。
Ann是泰国人,我们曾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一起读研究生,巧的是她的双胞胎姐姐在我家乡浙大读书,所以她也会一点点中文。今年过年,得知我要去马来西亚,便立刻飞了过来。从吉隆坡到兰卡威,我热得不行,她一如求学时的淡定,可不是,她不知道什么叫季节更替。Ann毕业后在曼谷一家职业学校教新闻课程,我随身给她带了几本本科时期用过的觉得还不错的教材,谁知这一来她的箱子就塞不下了。疯玩了几天,她突然在facebook上发现了一家可以换书的书店,就决定用自己随身带着的小说去换一本中文书,既减轻自己的负担,也算是给我的新年礼物。
尽管书店夹在众多餐厅里,但因为是沿街店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找。这家十来平方米的小书店就像一个小地球,能找到各种语言的书。认真的主人按照语言把书分类,竖上牌子,瑞典、丹麦、俄罗斯、意大利……一目了然。既然倡导的是地球村文化,一张世界地图是不可少的情绪渲染工具,和所有书店一样,再挂几副名人来过的照片以示骄傲。尽管小,书架最里面仍然温馨地布置出了起居室的样貌,一张铺了桌布的小圆桌和两张沙发,兴之所致,便会不自觉地移步。

Ann手上有两本泰文小说,《แผลเก่า(创伤)》是泰国70年代的小说,听着名字和年代,像是我们当年的伤痕文学;《คู่กรรม(萤爱)》是泰国女作家Thommayanti经典小说,我倒是在澳洲和Ann一起看过电视剧,在泰国很红。两本书是Ann的最爱,就像我们常常有事无事翻看的《红楼梦》。
屋内很热,我们逛了一圈,估摸着那个躺在门口折叠躺椅上的中年女子是老板,便把书递到她面前,问可不可以换书。女子站起身,让我们稍等,去书店旁边的纪念品商店叫来了男人。
他叫Mislia,这家二手书店的创始人,马来西亚当地土著。5年前的一个早上,他刚把纪念品商店的大门打开,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兰卡威每天迎接那么多世界各地的游客,是不是可以制造一种让客人们感觉在家的状态?那就先从语言开始,当人们在陌生的地方看到本国的文字应该会很有归属感吧。于是,他把儿子的21本马来文图书作为原始资本,谈下旁边的店面,并起了一个低调的名字“有你语言的街角”,以此鼓励来游玩的各国朋友留下自己的书,并带走喜欢的书。两本自带的书换一本架位上的书,如果只有一本的话,那就半价购买书店的书,总之,差不多秉持2:1的交换方式。

没过多久,Mislia发现很多游客会不小心将书拉在酒店——没错,作为度假目的地,兰卡威的酒店很多,而大多数西方人的度假方式无非是在海滩边读上一整天的书。他便把这些酒店逐家拜访,从此,又多了一个书源。五年下来,书店竟也积累了近6000本,而且在兰卡威小有名气。
我和Ann刚要把书插进“Thailand”一栏,Mislia拦住了我们,说先给他检查过目一下,而我们只需要在中文架上挑自己喜欢的书。中文书不多,没机会犹豫,Ann利索地抽了一本《消失的地平线》。我说这书我有啊,Ann不由分说,硬是塞给了我。我哪里知道,她竟然跑出去和刚到也来换书的德国小伙聊天了。
那德国小伙子背心、短裤、人字拖,长相俊秀,手上抱着一摞书。

“看样子已经在这里晒了至少一周的太阳。”Mislia判定,“我的小书店就是这样,每天有不同国家的人来,发生各种故事。”Mislia边笑边翻着Ann的两本书。
“哈,这是什么?书签?”他抽出了夹在里面的一张白纸,歪歪扭扭的泰文,我一个都看不懂,赶紧拍照放进手机翻译软件。
“我因为行李份量不得不暂时放弃你们,但我相信,你们兜兜转转总能再回到我身边。”有我人为诗意的成分,但保证大致意思如此。而一想到我只有一个Kindle电子书,身边怎么也凑不齐4本书前去换回Ann的两本书,便好生气馁。

真浪海鲜一条街没有熄火的迹象,红红火火胜似北京的簋街,晚风里始终夹杂着热意和烧烤味,我一路追问Ann和德国小伙因书而结的艳遇,没有结果。Ann顾左右而言它:今年5月计划和姐姐去一趟香格里拉,到时会先来一趟杭州,央我在那时把书借给她们。我应了。
次日,我们分别的那天,我分明看到Mislia出现在了我们住的酒店,递给Ann两本书。那厚度,正是《创伤》和《萤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