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书有风险,网红需谨慎
2016年07月05日 16:39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丸丸
【成语新编】:
康夏卖书(kāng xià mài shū)
出处:某笔名为康夏的网红因出国决定卖掉藏书1741册,收到77万购书款后卖出1741册藏书和6000册来路不明的库存旧书,被粉丝揭穿后痛哭流涕表示遗憾。
释义:可形容一个经典的失控网络营销事件。
起因 康夏微信上卖书
康夏在微信公号上宣布因要出国所以处理掉手头的1741本藏书,网友可以支付60元,收到3 +本随机邮寄的书。或者支付99元,收到7 +本随机邮寄的书。在该微信号中,他还贴了自己的书架的图,很多人承认是被那张图所吸引才进入这次事件,而有不少平面媒体也将该图用作报道,而第二天便有读者指出,这张图来源于网络。
之前付款的读者们开始陆续收到康夏寄来的书并在微博上晒单,但有眼尖网友发现各人所晒的书单出现大量重复,包括《约克郡人骨之谜》,《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伊莲》,《被禁止的作家》,《海上劳工》、《莫普拉》、《台伯河畔》、《多元族群与中西文化交流》、《1900年的北京》等书出现了少则四五次,多则数十次。因此有人开始质疑康夏批发了大量旧书随机寄给读者,甚至同时质疑之前的《紧急通知:如果你是我1741本书的买主》也并没有真的退款。
事变 康夏道歉:1741本书不够了,新买了6000本便宜书
“除了最初的1741本书,我另外买了大约6000本书。这些书的价格的确比书上标明的售价要低,但也不像网友们说的一、两块钱一本,有很多是十几块一本。我买这些书时,知道这样做不太好,但没有多想,也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恶果。”“具体的数字我还没有统计,但整件事下来我可能得赔上十五六万块钱。不管收到书的,没收到书的,我都会退款。我最初只是想卖掉这1741本书,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预料和控制。”“不过,我可能说什么都没用了。”
后续 对话康夏:天堂的19天和地狱的24小时
“赔了很多钱,可能得有十几万。快递费加起来就好几万块,买这后来的6千本书也花了好几万。我要从出国做存款证明中存下的40万中取出差不多10万,来补给这个事。""从很早开始动这个念头,大概在我的公号上写关于这件事的第三篇文章的时候就有了。那时候在微信和支付宝上对账单,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带有效地址的信息选出来,列出名单,然后根据这个名单定下了订购新书的数量。""我从中能获益多少呢?卖书的利润很低的,我家的经济条件也真的挺好的。假如说这件事达成了,我没算过,但我觉得顶多能赚不超过六、七万块,我真的想不出,为了这点钱我折腾一家人,手写、复印随书附送的信件,有什么必要”
尾声
今日,康夏在微博上晒出他最后的声明,并声称要离开社交网络。同时,许多受其误导(蒙骗)的读者已经行动起来希望其即将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调查此事。
【以下是今日正文】:
丸丸,女,手游行业从业者,当过少女文学枪手,以多快好省出名,自甘堕落地扶植了一个个挣大钱的少女文学作者。现居深圳,常年活跃于知乎。感谢作者授权。
“最后这条消息会保留24小时,讲完以下这段话之后,我会永远停用微博、微信朋友圈、知乎、微信公众号乌托邦地图集、Facebook和 Twitter,从一切社交网络上消失,但在我彻底消失之前,恳请你能够安安静静地把它一直看到最后。
……
我早就已经道歉过很多很多次,但仍旧有人一直竭尽全力用尽器官和性行为的脏话想要我“像个男人一样作出道歉和解释”。他们想要的,从来都不是一句道歉,而是一个低头踩着我疯狂嚎啕大笑的机会:让我承认贪得无厌、承认欺骗成性、承认丧尽天良连读书人的几块钱都想要去骗,让我承认评论里一切对我和对支持我的人的攻击、揣测和冷嘲热讽——这些都是他们绝不会做,引以为耻,也因此站在了道德山巅的行径。”
康夏这个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蠢和贪。从蠢和贪延伸出坏,因蠢和贪而坏得不自知。
我看了几篇它的声明贴,充斥着撒泼打滚装可怜玩上吊,不光恨得牙根痒痒,还替它气且捉急。要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只能用来抒情,那你最好别说话。你越说越错不要怪别人,因为你的脑回路本来就是个错。

我真诚地劝康夏千万不要以写作和经商为生。
把整个事件做个剥离,如果说康夏是在玩什么营销,那么,它应该是想营销自己的个人形象,只不过借用了书这个道具。
对书的断舍离,让它显得渊博多学,温润如玉,心存大爱。
这本来是一种常见的个人营销方式。问题出在:
(一)卖旧书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行为,不具备后续的持久发酵能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件事有多快时间走红,就会有多快时间被人遗忘。
(二)以所谓1741本旧书的存量,只能分摊到不足250人的手中。即便其前期引发轰动,其后续行为也根本不具备数量级的传播性。250人的赞美,顶多只能流传在小圈子里,连被采访的价值恐怕都没有。
所以依靠卖旧书进行个人形象的营销,从立项上,就是个错误。当然,这个错误完全可以止步于一次失败的营销,老老实实寄出自己的所有旧书,写个道歉信并且退款给其它的打款人,仅此而已。
但是康夏不满足啊。它的不满足仅仅是因为看到77万起了贪念吗?我觉得不止,它是看到那么多人的参与和转播,顿觉可以全盘利用来传播自己的美好形象,这才起了贪念!
钱是一个重点,也不是。重点在于,它如果老老实实购买一些精粹书籍,加以寄送,哪怕再赔上一笔钱,事情也不至于闹得如此不堪。
但是它又蠢又贪,它豁出去营销自己,却还惦记着腰包里赚到的那点收益,甚至不舍得倒贴哪怕多一点点钱。于是在立项错误之后,它又犯了致命的路线错误。
且不论那些重复书籍的可读性,它敢列出购买那些书的渠道和金额吗?它敢把自己寄出去的旧书和新书列个清单展示吗?它不敢。它只能哽咽着抒情,说爸爸帮忙做了很难看的爱心书签。
这些不计其数的愚蠢错误加在一起,终于变成了坏。康夏坏得既愚蠢又可怜。
当它涉及诈骗,涉及毁灭性的信任危机,它最先想到的不是老老实实低头认错,果断捋清问题退还书款,而是继续装可怜,高歌我是一个破掉的小瓦罐,用家境好为自己做可笑的辩解,然后怪责舆论,怪责指出它问题的人。它忏悔的不是购书者受到的欺骗和损失,它担忧的竟然还是——
“我的形象全毁了!哥伦比亚大学可能都不要我了!”
你们看,一个纠结于营销自我形象的蠢人,在它的通篇声明里,简直跃然纸上。
另外,我确信康夏是没读过多少书的,且不说对25个书架容量的质疑,就连它最初的书架照片,也完全取自网络图片:

至于康夏最早列出的一些用来博人眼球的读物,诸如《阿特拉斯耸耸肩》《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荆棘鸟》《傅科摆》等等,更是令我怀疑它的阅读量级。
最后捎带说一下购书者。
情怀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同样剥开一切情怀营销的本质,情怀不过是商品的另一种说法,不同的只是被消费的心态而已。
消费心态的不同,基于两种:需求和虚荣。营销方法中所包含的置换能力越强,则虚荣消费能力越强。这并不可耻。因为虚荣消费乃是建立在当下财富分配中上层中,最主要的消费方式。
康夏卖出去的,是个人形象。购书者收获的,则是情怀和虚荣。所以我在某个回答里说,买这些书,和你吃一顿美食,买一个LV包包,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但是因着螺旋反比的关系,康夏的书,势必会因其数量级的上升,进而导致情怀或曰虚荣的贬值。
货不对板,名不副实,不值那么多钱。当小众行为上升为巨大的购书热潮,那些书已经在贬值了。而购书者的愤怒有一部分便是源于此。
其实,无论是康夏还是购书者,大家都并不关心书。
而爱丽丝真的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