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莫辩
2016年07月05日 17:11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二郎

清代王士祯所著《池北偶谈》,对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轶事”多有记载。兹录一则,与君分享:“宋太祖出兵下江南,后主遣其臣徐铉来,将以口舌胜。赵普屡请择馆伴铉,乃中批差三班院下名使臣以往。铉反复问之,其人声喏,言不识字而已,铉无如之何也。即此一事,太祖之智过普远矣。所谓无言谁敢酬,可为处世之法。”
闭卷沉思,对专制社会只认强权,不循公理的政治生态,似有切肤之感。
文中讲到的那位徐铉,祖籍浙江会稽。那时还没有绍兴师爷一说,但我们这位老乡的口才却十分了得,“大头天话“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后来辑成了一本书,就是有名的《稽神录》。徐铉初事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宋开宝七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徐铉曾二度奉李煜之命出使北宋,谋求和平。
宋太祖君臣都风闻徐铉说法儿好,嘴不饶人。宰相赵普几次请求亲自出马,到驿馆去与徐铉周旋,但皇上还是下旨,让专管交际的“三班院”派一个下等使臣去应付了事。徐铉反复责问“出兵”的事,那人只是“喏,喏”连声,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实在无可奉告。徐铉拿他真是一点没有办法。录毕这则轶闻,连作者王士祯也不免感叹:“仅此一事,宋太祖的智慧,就要远远胜过赵普。谁吃得消和一位‘一问三不知’的人谈判酬对呀!宋太祖的这一做法,真可以作为处世的好办法推广。”
但一味打哈哈,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据说,无奈之下,赵匡胤还是亲自接见了这位南唐使者。史籍对这两次接见,都有精彩的记叙。第一次见面,徐铉对太祖说:“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铉不能对。此后不久,徐铉再次入奏,对太祖说:“李煜不敢抗诏,实在是因病不能前来谒见,乞求能缓兵,以保全一邦之命。”其言极恳切。赵匡胤又摆出了一些理由,但徐铉据理力辩,赵匡胤理屈词穷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徐铉不敢再言。
强权政治的条件下,再雄辩的使者,再好的外交辞令,也难挽危局。
而作为职业的官员,有奶便是娘,本无操守可言。南唐亡后,徐铉随李煜归降宋太祖,累官至散骑常侍。宋太祖去世后的第三年,徐炫奉宋太宗之命前往探视李煜。李煜向这位旧臣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南唐旧臣,曾数谏李后主戒奢侈,振朝纲),悔之不已!”。想不到徐铉回去马上打了小报告。宋太宗闻之大怒,赐李煜自尽。这位南唐后主,诗词作得再好,不懂政治,终究难脱冤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