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河山要骑驴》
2016年05月20日 17:01 红旗出版社官微-左读右涮 风行水上

这么君写了一本书叫《大好河山可骑驴》,要我来给她写个书评。我素来不擅长写书评,但她声称如果不写便要“潜规则与我”,甚至要毁我容。我一害怕就写了。这本书的封面上是个古人骑在鱼身上了。有个读者问我应该是骑在驴身上,怎么会骑在鱼身上了呢?是不是那个编辑是南方人,导致鱼、驴不分。我说可能是样的吧,但我觉得错的也好很好,什么东西弄得太对、太实。也是挺乏味的一件事!在中国诗词的长河中我觉得没有一种动物比驴更有影响力的了。
策骞式
骑驴式
不管是冲寒冒雪的探梅,还是寻幽访胜。驴是出行的不二选择,有的人说难道马就不行吗?资深的画师会给你回答:“因为驴子放在那里会比较舒服一点!”。这里面的消息比较微妙,近乎一说便俗。
前几天我看一个画论,大概是笪重光写的。一个人画了重嶂叠岭的山水之后,近景画一几株高柳。笪重光说画得不好,坏在几株柳树上。这个画家不服气,他就说山下为什么不能长柳树?这时酒菜上来了,这个画家一看蒸鱼上面洒着葱末,就把厨子喊过来骂说:“你个呆鸟!煎鱼洒葱末,蒸鱼要打葱结的”。笪就说你但知道蒸鱼不能洒葱末,怎么就不知道大山下面不能画柳树呢? 对于这本书是不是写的驴与宋词的关系,我一点都不关心。所以封面上骑驴与骑鱼当然是无所谓啦! 我要关心的是这本讲宋词的书写得好不好看。中国文学中诗、词、歌、赋都很早熟,跟哪吒三太子一样见风就长。钱钟书先生在《宋词选注》的前言里说:“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诗话与词话写起来都很难,近乎于“黄胖搡年糕,出力不讨好”。 市面上常用一种呆写法,逐字逐句的意淫唐诗宋词。真是让人看不下去。比如一个呆鸟他要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他会用这样一种解读法:八月的湖水啊!与岸齐平。苍天倒映在碧波中,水气蒸腾岳阳城。似乎城楼也在晃动着。我想到对岸去,苦于没有舟楫。真是愧对这个伟大的盛世呀!我坐在那里可羡慕那些钓鱼的人了,但没有办法!只好两眼巴巴望着。诗这样一解,还叫诗吗?所以读诗、读词,我的选择是注解越少越好,了解一首诗或者一词,重要的是它的背景。 《大好河山可骑驴》说是谈宋词,其实是另外做了一篇文章。如果你想看宋词的白话文解读,我劝你千万别去买。会大呼上当的!都是些于关键的地方说些不关键的话,如王安石是苏东坡的政治对手。王安石将苏东坡整得欲仙欲死的。
因为这个关系,驴被刻进了宋词与宋画当中。至今仍然行走在宋词的河山当中,马和驴简直可以当成唐诗唐诗与宋词两大象征物。 大好河山可骑驴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