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书网 > 绝命后卫师 > 精彩资讯 正文

清明祭|悲情•悲歌•悲壮——《绝命后卫师》观后

2017-04-24 09:38:26 影视剧评 阿康

10.JPG

  面对不朽的灵魂,我们唯有下跪!——题记 

  当陈树湘带领红34师六千闽西子弟兵踏上长征的路途,他有没有想到,这一走,就再也回不到闽西这片土地了?!

  或许,陈树湘没有想到,而我也没有想到——这一段红34师的故事是如此惨烈与悲情。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以下简称《后卫师》)可能是我看过的最为悲情与惨烈的一部电视剧了。《后卫师》没有光鲜靓丽的面孔,没有猎奇媚俗的情节,没有无所不能的格斗,但它有理想、信仰,有热血、牺牲,有悲歌、不朽!

  听过长征中的许多故事,湘江战役的惨烈也略知一二,但看了《后卫师》,才知道,红34师的惨烈与悲壮,远超出我们想象。红34师的惨烈,不仅在于它是一支后卫师,还因为,它是后卫的后卫;还因为,湘江战役是我军军史上绝无仅有的最惨烈最悲壮的一次战役——此次战役中,长征的八万红军伤亡五万余人,伟大的红34师全军覆没。

  这是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里,都埋藏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悲歌。书写胜利的惯例,让这些悲歌一直处于大力讴歌的边缘,渐渐要堙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

  感谢《后卫师》的编剧导演演员,感谢《后卫师》的全体创作人员,是他们的诚心与良心、敬畏与敬业,还原了红34师那一段英雄悲歌,让我们八十年后,可以祭奠那些无私无畏的英灵,可以仰望那些伟大不朽的英魂。

  全片满满的就是一个词:牺牲、巨大的牺牲、前所未有的牺牲!开篇的宁都之战、项与年历经九死一生送达的“铁桶计划”、小战士小丸子为找回一个军号倒在白军的枪口下、杨团长的牺牲……扑面而来的牺牲铺垫了后面的悲情。电视剧的后半段,红34师为保卫中央纵队全军覆没的悲歌,更将我军史无前例的一个牺牲与悲壮,直陈在我们快要遗忘与堕落的现实面前,让我们痛心与悲愤,让我们敬仰与汗颜!

  我不知道如何形容观剧的心情,我只知道,从第一集追到剧终,满满都是泪。自诩已经历人生悲欢,练就了金刚心,很少会有情感的大悲大喜,但《后卫师》还是让我流了太多的眼泪——那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悲伤与感动。

  在电视剧集爆炸的今天,《后卫师》是如此打动人心、叩击灵魂。该剧以旗帜鲜明的阶级性、惨烈空前的悲剧性、情真意切的真实性,凸显于现今胡编乱造、天马行空的荧屏,给了我们久违的震撼与感动。 

11.JPG

  一、旗帜鲜明的阶级性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劳动人民悄悄退到了文艺作品主题的背后,成为一个背景而已,无产阶级更是被边缘化。许多影视剧披着“谍战”“红色”的外衣,却几乎看不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及共产党员的理想信仰。那些影视剧中也完全看不到劳动人民的形象与作用,好像共产党取得的胜利全是几个精英单打独斗的功劳。这些年,我们看多了精英土匪黑社会、帝王将相宫斗剧、才子佳人来穿越,谁还记得“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终于,现在,有了一部真正以工农大众为主角的影视剧。《后卫师》以大量生动的细节,刻画了林家三兄弟、木子李、张桂雄李满玉、赖老石头赖娇娇、小丸子童九子等众多红军战士的形象。他们都是最普通最底层的劳动者,是完完全全的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牢固的根基。他们参加红军的初衷都源于一个朴素的信念: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我们穷人有了自己的房契,种上了自己的地,打出了自己的粮食,酿出了自己的酒……为了保卫这样的果实,他们参加了红军。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们都是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之后,成为让后人敬仰与讴歌的英雄。

  大字不识一个的赖老石头,勤勤恳恳日夜劳作,一心一意供养唯一的儿子读书,期待儿子出息。而上了学堂的儿子赖娇娇受到自己的老师、共产党员俞教导员的影响,一心要参加红军,拗不过儿子的赖老石头就这样陪着儿子一同参加红军了。

  没有拔高,没有回避,赖老石头初时是一个怪话连篇、固执滑头的人。部队刚一开拔,他就准备开溜;他时刻想着回家,离家时甚至把门锁好,用油布把钥匙包起来;初上战场为了拦住儿子冲锋而装死……在目睹了红军战士们尤其是红军将领的一次次惨烈的前赴后继的牺牲后,他从一个胆小怕死的农民蜕变为一个勇于牺牲的英雄。当赖娇娇躺在牺牲的父亲身边,感受父亲的余温,回忆父亲的宠爱,那一刻,他承受了撕心裂肺的悲伤,也真正长大成人!

  在红34师长长的牺牲者名单中,赖老石头只是其中的一个。而林家三兄弟、木子李、李满玉等等,他们的故事,每一个都那么普通,但每一个都感天动地,成为不朽。

  《后卫师》是一部阶级性分明的剧作,全片大力讴歌了那些普通劳动者普通红军战士,也通过许多的细节,将“人民”这一伟大的群体,推到了前台。红军长征前夕的突击扩红、牺牲了六个儿子依然将小儿子送去当红军的英雄母亲、唱着山歌送别红军的妹子与闽西父老乡亲、给红军带路的采药人、救下跳崖的红军团长的父女俩……无一不有“人民”的影子,“人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人民”却又是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正是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以及领导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近些年来,许多反映国共之战的影视剧,大都模糊或隐去战争的起因,让年青人以为这些战争不过是国共两党的争权夺利。《后卫师》在讴歌人民的同时,也旗帜鲜明地写出了共产党的正义性,写出了反动民团的残暴虐杀,写明了为什么人民会支持红军支持共产党。这是《后卫师》特别值得肯定的一点。

12.JPG

  二、惨烈空前的悲剧性

  其实,红34师的牺牲本来可以减少许多,但是因为中央纵队的行动迟缓,红34师付出了全军覆没的惨痛牺牲。红34师,是长征红军的一个缩影。想想,一仗下来,八万余人的队伍,只剩不足三万,这是怎样的牺牲,又是怎样的悲剧!然而,也因为有了这样的牺牲,才有了后来的遵义会议。红34师以及牺牲的五万红军将士的热血,换取了中共的集体反思,留存了红色中国的革命火种,红34师及其他部队牺牲的红军将士们当载入史册。只是,这样的牺牲,实在是让人痛到窒息。

  谁也忘不了程翠林政委牺牲时的那一滴清泪,这一滴清泪,是对红34师最后的祭奠,是给我们悲痛欲绝的心最致命的一击。谁能想到,红34师,一支组建仅数月的队伍,在之后的一系列战斗中,几近全部牺牲。红34师将士,包括陈树湘、程翠林、郑达清他们这些高级将领,其实都是青春勃发的年轻人。唯如此,他们的牺牲也更令人痛惜。青春正好,而你永不回来——那些年轻的面庞,那些质朴的纯净的甚至稚嫩的面庞,那些鲜活的生命,永远不会回来了。当陈树湘率领他的这些闽西客家子弟兵出发时,他是否想到过,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程翠林的那一滴清泪,流下了多少伤痛与不舍,留下了多少苍茫与不朽!

  《后卫师》全剧的最后,三个红小鬼历经艰辛最终找到了主力红军,给全片留下了一个希望,也多少慰藉了一下我们伤痛的心灵。

  顺带说一句,尽管《后卫师》惨烈空前,但编导没有一味的铺陈哀婉忧伤,在如此惨烈的剧情里,始终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陈树湘无疑是那个点燃热情的领头人。他像父亲像兄长,乐观、温暖、刚强、坚毅。其实,陈树湘牺牲时也只有29岁,是什么让他如此英勇顽强、义无反顾、勇于牺牲,是崇高的革命理想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贯穿全剧的“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既是对伟大领袖的缅怀,也是对陈树湘性格的注释,更是对红34师全体将士的致敬。

14.JPG

  三、情真意切的真实性

  曾几何时,我们的影视创作走入了一个胡编乱造的年代,有些影视剧,怎么猎奇怎么来,完全不顾及历史的真实与必然。难能可贵的是,《后卫师》是一部“故事真实,人物真实,表演真实”的电视剧。编剧以历史为蓝本,以真实人物为基础,创作出真实可信的故事;导演以红色为经,以细节为纬,织造了一幅深沉厚实壮美的画卷;演员以敬业为本,以真情为石,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可以说,这是一部“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好音乐”的佳作。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红色剧。曾几何时,满屏的弟兄们弟兄们,让人难以分辨国共军队。而《后卫师》里随处可见的“同志”,听得人心生温暖。程翠林政委、俞选文教导员的出现,还原了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共产党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及其他旧军队的不同之处。红34师出征时的战前动员、火线入党、官兵一致同甘共苦、插曲《劝郎当红军》《工农红军到古田》等等,都带着强烈的红色气质。

  而那些贫苦的质朴的红军战士们,更构成了《后卫师》讴歌的主体。全体演员情感充沛的出演,将这些可爱的伟大的红军战士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个小红军的扮演者,三位年轻的九零后,褪去现代人的精致与羸弱,他们化身为八十年前的红军战士。谁说小鲜肉不会演主旋律剧,这要看导演怎么调教了。

  《后卫师》的成功,在于故事、情节与表演的真实,也在于导演在细节上的处理。记得三十一集里有一个特写镜头:陈树湘与韩伟握手告别,手指缝里都是战斗的硝烟。

  与某些打斗无所不能、服装亮丽光鲜、演员画着眼影的所谓红色剧相比,《后卫师》是一部多么难得的良心剧。《后卫师》是惨烈的,但也是唯美的,它的美,在于对先烈的敬仰与敬畏,在于对红军真诚的怀念与讴歌。《后卫师》有战争有血腥,也有美好有温馨,片子有很多地方都展现了美丽的风景,以此来衬托红军战士牺牲的伟大。李满玉的死,凄美而悲情,沾染鲜血、漫江散落的名单,似桃花点点,生命也夭折凋谢。这是典型的“借景喻情”,这样的喻情,毫不造作,打动人心。

  我非常喜欢《后卫师》里的两首歌曲。《红军哥哥你慢些走》唱出了苏区人民的眷眷深情与恋恋不舍,听得人潸然泪下,亦将观众的思绪拉回到遥远的红军时代;主题曲《红军歌谣》,歌词荡气回肠,旋律铿锵悲壮,让人血脉喷张,唱出了红34师悲壮而激昂的历程。红34师,伟大的不朽之师,悲情不忘,悲歌一曲,悲壮永存!

  “我叫陈树湘,是红三十四师师长”,这是红34师师长陈树湘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随着他的绞肠就义,陈树湘实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红34师永远消失了,但红34师的番号永远不会消失,永不消失的还有那六千红军战士的不朽英灵。面对他们不朽的灵魂,我们——唯有下跪!

  (写于2017年4月清明)

15.JPG

标签:旗书网;绝命后卫师;影评责任编辑:沈立红

好书榜

300x250

书闻

Copyright ©2006-2016 红旗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新出网证(浙)字1号; 浙ICP备100328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