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亲,最要紧是努力|今日份元气书单关键词“母亲”
“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昨天是大年初六,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在传统年俗中,正月初六为马日,千家万户要祭送穷鬼,农民要下田春耕。而当下,在初六这天,人们则要告别拜年、串门、聚会的热闹日子,各自踏上工作岗位。年年此日都是离别日,今年今日,你是何心境?
最不舍是母亲,最要紧是努力
“乡村路,带我回家,回到我生长的地方……”
47年前,美国乡村歌手约翰·丹佛写下这句歌词。之后几十年间,这也成了无数漂泊异乡人的心声。故乡朗朗的星空、亲切的邻里、熟悉的风光,都成为人们思乡的一万种理由之一,而当分别来临时,也成为一万种牵绊之一。
跟众多在外工作的人一样,对于孙淼来说,离别早已成常态。她清晰地记得,离家7年,还是高考过后在家待的时间最长,足足有三个月。当时妈妈让她老老实实在家待着,说以后在家的时间可能就没那么多了。
没想到,这也真的成了现实,毕业后,孙淼从河南许昌来到北京工作,离家就更远了。
“第一年来北京,就过年回了一趟家,现在基本上有事了国庆节回一趟,过年回一趟。”孙淼说,平时三天的假期太短,来回很折腾,而且自己平时工作压力也大,短假期一般会选择休息。
孙淼镜头里的家乡。受访者供图
常年在外,孙淼感叹,不仅很久没见过家乡的春天了,很多熟悉的人已经叫不出名字。不过,春节时,妈妈总会跟她唠叨很多“家长里短”,谁家的孩子出生了,谁家的老人去世了……以前,她听到这些总会不耐烦,而现在,只有这些能让她觉得自己还属于这个地方。
孙淼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一个弟弟,妹妹在北京,弟弟在郑州,爸爸则在外地。春节团聚是一家五口,初六一到,一家人只剩下了妈妈一个人。为了不让妈妈感觉孤单,孙淼每周都会跟她视频聊天一到两次,如果哪次忘了,妈妈就会说“还以为你把我都忘了呢”。“她有时候特别像小孩子,也需要被人关注、被人认可,怕没人惦记她。”
作为家里的老大,孙淼说,每次离开家都很伤感,一方面为自己事业未成,不能让父母安享晚年而愧疚,另一方面则为自己的成长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而难受。每当妈妈生日、年关将近或工作压力大时,孙淼都会想回家,不过她也清楚,很多时候只能想一想。去年五一,她刚跟男友订了婚,并在家乡买了一套房子,好日子刚开了头,正是需要努力的时候。
万清在和孩子玩贴图拍照。受访者供图
盼着你长大,又不想让你懂离别的滋味
万清盼这个春节已经盼了很久,她已经有半年没见到两个儿子了。去年,她就和丈夫商量好,要回她老家贵州过年。年前,丈夫早早地就带了6岁的小儿子去了贵州,上三年级的大儿子因为考试而没去成。为此,小朋友还闷闷不乐了好久。而在温州打工的万清,由于要上班,在腊月二十五才匆匆赶到贵州。
万清和丈夫是在打工时认识的,他们都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一员,很早就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结婚后,两人也没有停止奔波的脚步,两个儿子则不得不交给父母照料,每年春节就成了一家人难得的团聚时光。
以前,万清总盼着孩子快快长大,而现在,她又开始不忍心,害怕他们知道父母不在身边的感受。去年暑假,万清在家里考驾照,两个孩子特别开心,争相帮她做家务,打扫卫生、做饭都不在话下。有一次,她学车回来晚了,大儿子就在门口守着她,一看见人来了就急忙跑去热饭,万清说,当时她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视频截图:两个儿子在帮万清打扫卫生
驾照到手,家里收拾妥当,万清又准备着外出打工,两个儿子不愿意了,挽留了好久。9岁的大儿子说:“妈妈,你不要出去好吗,你在家里上班,我给你把饭做好。”万清听了也不是滋味,但还是狠狠心走了。
为了安抚孩子,空闲时间,万清就会跟他们打电话,问他们在干嘛、吃饭没有、学习怎么样。不过,通常都是她在说,两个孩子都默不吭声。万清猜,可能是走的时候孩子不让走,但自己最后还是走了,他们心里闹别扭呢。万清心里也是空落落的,她说,自己也不想跟孩子分开,但老家工作机会少,工资也不高。
这两年,孩子渐渐长大,万清出外打工的次数也开始减少,她期盼着能在家里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陪伴两个孩子长大。
陈利怀孕时和丈夫的合照。受访者供图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世人皆恨别,此别恨难除。有的人常年和家人分隔两地,一年只能团聚一次。对于他们来说,离别难,相聚更难。
陈利是军嫂,丈夫已经在沈阳当了7年的兵,也已经7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四年前,她和丈夫相恋,两年后,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两人分居异地,每年,陈利的丈夫都会在八九月份休探亲假,因为要帮父母秋收,这也是陈利一年最大的念想,春节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2016年春节,陈利刚结婚两个月,没有丈夫陪伴,她只能自己慢慢熟悉新的环境。吃年夜饭时,一家人就少了丈夫一个,她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陈利丈夫在和孩子在视频。受访者供图
去年11月份,陈利检查出怀了宝宝,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喜,一家人都很高兴。陈利也迫不及待地想跟丈夫分享。腊月初六,她就去了沈阳陪他过年,在那儿待了一个多月。这也是两人在一起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休息时,丈夫会带她出去转转,也会给她做好吃的。虽然不像家里那么热闹,但陈利说,能在一起吃个饭就比什么都好。后来,她的肚子渐渐大了起来,需要有人照顾,所以不得不回去。就在情人节那天晚上,陈利坐火车离开了沈阳。
又一年春节来临,现在,陈利的儿子也已经8个月了。白天,她去上班,婆婆帮她带孩子,晚上回来她自己带。劳累也充实,日子过的非常快。陈利说,丈夫每天都想孩子,就盼着能抱着儿子去拜年。
而对于陈利来说,这个春节虽然没有团聚,但也没有离别。她的要求不多,只希望家人平安,笑声多点,她就满足了。(应受访者要求,部分部分人物为化名)
【图书推荐1】
书 名:《母亲》
作 者:[苏]高尔基 著 刘引梅 译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5-7529-2
出版日期: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母亲》是高尔基的名篇之一,标志着高尔基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小说取材于高尔基的家乡,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塑造了尼洛夫娜这位有血有肉的、不断觉醒的母亲形象。
儿子受到工人拥戴时,母亲欣喜;儿子被警察带走时,母亲忧愁;儿子追求真理时,母亲追随。母爱使尼洛夫娜的一切行为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与此同时,她也改变了自己屈辱的人生,逐渐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感人至深的爱意,是这部小说卓尔不凡的艺术功力。
【图书推荐2】
书 名:《怀念母亲》
作 者:季羡林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3885-7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内容简介】
季老散文质朴真诚、满蕴深情,行文流畅优美,读来隽永悠长。季老这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都在他的笔下化作一篇篇朴素动人的文章。本书收录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共三十一篇,均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夹竹桃》等篇目被选入语文课本,成为一代代学子学习的典范。
【图书推荐3】
书 名:《母亲,让人思念和心痛的名字》
作 者:李明博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006-8979-9
出版日期:2012年8月
【内容简介】
韩国现任总统李明博亲自著书,深情回忆了母亲在贫困年代依然坚持培养孩子正直品格,并奉献出自己全部的亲情家教故事。《母亲》首度披露:李明博对影响自己一生的母亲的深情记忆,“推土机”不为人知的感性一面,缔造平民神话、裸捐上亿家产的背后故事。
长年的贫困一度让年少的明博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而弥漫在梨泰院市场中的腥臭味终究还是被烤饼味掩盖,因为那里有妈妈的味道。为了生存和供二哥在首尔上大学,明博就和妈妈一起在市场上卖鱼、卖爆米花,当然还有熟悉的烤饼。历经生活的艰辛,但明博仍然看不到希望,即使是一碗配上生鸡蛋的米饭,也成了明博*的享受。
不过贫困的生活,并没有摧垮明博。哪怕是和妹妹在浦项相依为命,他也将细心照顾着妹妹;哪怕是边工边读,他也能年年考上第一;哪怕是干瘦的身躯,他也总有办法去人力市场找到活干以支付自己的大学学费。
贫困中的李明博也总在母亲的授意下,去帮助更穷的人,甚至是哪些富裕的家庭,正直是那个时期留个他最宝贵的品质,让他能够以一个乡下穷小子的身份当选高丽大学的学生会主席,让他能够以火箭的速度晋升为现代集团的社长,同样也是这个品质让他从国会议员、首尔市长,走到现在的大韩民国总统。缔造平民神话的只是那个小学都没毕业的母亲。父母留给子女的应该是正直的精神。父母离开之后这个精神会刻在子女的心中,每时每刻成为人生的动力和指南针,就像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