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书网 > 书闻 > 时政书闻 正文

清明习俗知多少? 这些书帮你还原节日文化

2017-03-29 13:45:27 来源:旗书网

  【旗书网按】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清明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它既有祭奠先人的悲情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清明还凝结着中华民族敬天尊祖、看重血脉、讲究孝道的民族精神。清明节来临之际,在阅读中传承清明文化,成为现在最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

  清明节的习俗1.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 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 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的习俗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节的习俗3.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 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习俗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5.清明扫墓

  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清明节的习俗6.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图书推荐1】


51p8p6eG10L._SX352_BO1,204,203,200_.jpg

  书 名:《清明》

  作 者: 阿 惠

  出版社:红旗出版社

  ISBN:978-7-5051-3171-2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章,第一章伊在放羊时仰头就能望见这些坟茔,村子里的人也都能望见,由此带来的一种感觉,似乎逝去的并未真正逝去,至少祖先们还在山上默默注视着他们的子孙。第二章若让目光越过对岸新旧交替的楼房,视线便被一座形如黛螺的苎萝山所挡,或许只有它,岁岁年年未曾改变。伊知道沿江溯回,终能抵达自己的家乡,眼前的流水中必也搀和了若耶溪的水质,只是那份清澈,早已不在。第三章画师眯缝起双眼,像鉴赏艺术品一样在伊的身上四处游弋。伊还从未接触过如此放肆的目光,隔着案桌,仍能感觉他的眼光像把无形的剪刀一样将自己剪得体无完肤。良久,好像鉴定有了结果一样,画师收回目光,直言不讳地问:“愿意做模特吗?”

  【图书推荐2】

1.jpg


  书 名:《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

  主   编:冯骥才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 : 978-7-1010-7646-2

  出版日期:2011年3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6个篇章,编者在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困境与机遇后,指出祭奠、缅怀、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咏……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的清明文化,饱含着中国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是对人间大爱的珍视呵护,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对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

  【图书推荐3】

u=1996000841,3234369177&fm=23&gp=0.jpg

  书 名:《蹴鞠天地人》

  编   著: 刘祝环 李永洪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ISBN:978-7-5087-2668-7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内容简介】

  华夏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世间许多事物在古代中国都能找到影子。且说世界第一运动——足球,便是国人心目中并不新鲜的“古已有之”。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说,产生于中国的蹴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足球。 
  蹴鞠运动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在经历发展过程中,蹴鞠本身的方法、性质、制度都有所变化,不同时代背景所发展的深度、广度都不一样。
  蹴鞠运动起源春秋、战国,《战国策》和《史记》留下了人类历史上开展蹴鞠活动最早、最明确的记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六博、蹋鞠者”。春秋齐桓公时期,蹴鞠就是齐国训练军队的一个运动项目,后来逐渐传入民间,并且因为其娱乐性和对抗性逐渐被市民接受,开始流行开来。但最终得到普及并逐步规范则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西汉时期。

标签:清明节;传统民俗节日;冯骥才;红旗出版社;中华书局责任编辑:周婷婷
【相关阅读】

好书榜

300x250

书闻

Copyright ©2006-2016 红旗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新出网证(浙)字1号; 浙ICP备100328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