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书网 > 书闻 > 时政书闻 正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

从这些书看中国如何迈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2017-01-16 11:42:03 《求是》 作者:刘延东

  核心要点:

  ■ 到202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是我国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历史宣示,体现了强大的道路自信和时代担当。

  ■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优势”。一是基础能力优势。二是人才规模优势。三是市场空间优势。四是产业体系优势。五是体制动员优势。

  ■ “高、精、尖”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高地,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鲜明标志。我国要与发达国家同场竞技、一争高下,必须加强战略谋划,从源头抓起,找准方向,加快布局。

  ■ 我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消费需求“外溢”,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环节。要把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鼎新”与“革故”并重,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求进,形成需求与供给良性循环。

  ■ 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为创新培植土壤、涵养水分。同时,也要加强学风建设和科研诚信管理,健全学术不端惩戒机制,对学术造假行为零容忍,严肃处理和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 要按照“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要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改革发展全局,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从思想、到战略再到行动的完整体系,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技界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定创新自信,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以历史纵深和全球视野,从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每年都作出标志性的重大部署。2012年,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2014年,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又连续出台重大部署。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4月,党中央通过“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建议。5月,“科技三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李克强总理对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提出明确要求。8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9月,G20杭州峰会首次把“创新增长方式”作为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创新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构想,中国的创新发展理念正在走向世界、引领世界。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对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了最新集成。

  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节点上,在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科技创新理论和实践探索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必须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体现在部署中,落实到行动上。

  二、充分认识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增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至关重要。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回顾过去,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巨大,优势突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五大优势”。

  第二,放眼全球,科技与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科技创新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主要体现为“三个新起点”:一是世界科学技术演进站在新起点。

  第三,居安思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还存在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与我国大国地位快速提升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快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一要把理念转化为行动,就是以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把创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各地区、各部门抓创新谋发展的具体行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二要把顶层设计转化为系统部署,就是把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构想,转化为科技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把“设计图”变为“施工图”。三要把总体要求转化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紧扣重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发展实际,找准工作抓手,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推动科技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需要以关键环节、重大领域的突破,带动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一,强化战略导向,着力原始创新,提高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

  “高、精、尖”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高地,是世界科技强国的鲜明标志。我国要与发达国家同场竞技、一争高下,必须加强战略谋划,从源头抓起,找准方向,加快布局。

  第二,强化高端引领,增加科技供给,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当前,无论从全球经济还是从中国经济来看,都在经历着一次技术大变革和结构大调整。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我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消费需求“外溢”,投资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环节。要把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鼎新”与“革故”并重,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求进,形成需求与供给良性循环。

  第三,强化改革攻坚,提高创新效率,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体制改革啃了不少硬骨头,科技体制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但是我国创新体系中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机制仍不健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发挥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使用效益还不高,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度还远远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也存在渠道不畅等问题。必须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围绕解决科技经济紧密结合这一主攻方向,坚持不懈推动改革。

  第四,强化人才优先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为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人才结构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强、顶尖人才匮乏等问题亟待破解,科技人才管理存在体制不顺状况。科技界仍存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现象,存在拉关系、跑项目的现象,科研经费使用弄虚作假、浪费滥用的问题时有发生。这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科研人员自身的因素。我们要强化“人才驱动”的战略思维,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的优先位置,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工程,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在苦干实干上下功夫。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用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科技工作全局,形成创新发展的合力。要按照“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要坚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全力以赴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

  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改革创新,团结奋斗,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图书推荐1】

1.jpg

  书 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作 者:习近平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6339-0

  出版日期: 2016年6月

  【内容简介】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从思维的高度,结合实践的需要,针对本次“两学一做”活动的具体要求,从唯物论、辨证法、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等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是广大党员干部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参考图书。

  【图书推荐2】

2.jpg

  书 名:《<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

  作 者: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504-3

  出版日期: 2016年4月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深入研究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10个战略产业的发展,分别分析了上述领域的需求、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工程及战略支撑与保障。为我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力争到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提供参照。

  【图书推荐3】

智能制造.jpg

  书 名:《智能制造》

  编 著: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12-8167-9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由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组织开展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本书深入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和特征,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的变革、挑战和应用、云制造的技术和应用案例、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挑战及我国智能制造体系的初步设想,分析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和关键问题。此外,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的实施成效和总体情况。本书可为政府部门、制造业企业和研究机构中从事制造业政策制定、管理决策和咨询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以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其他关心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人士阅读。

  【图书推荐4】

51zx6qMLOwL._SX354_BO1,204,203,200_.jpg

  书 名:《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作 者: 王喜文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15-4538-5

  出版日期: 2016年9月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与前景。智能制造大体分为“制造业+互联网”和“互联网+制造业”两套模式,本书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出发,梳理了世界范围内相关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智能制造观,详细阐述了智能制造的技术架构和实践方案,勾勒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以“协联网”为形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力,以工业大数据为基础,以智能能效管理为保障的智能制造未来前景。

  【图书推荐5】

5.jpg


  书 名:《2049年中国科技与社会愿景:城市科学与未来城市》

  作 者: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046-6946-9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城市与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特点与规律、城市科学的内涵、本质、研究内容、时代使命及其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未来城市科学学科体系的框架、未来城市发展的理念与趋势、重点领域的关键集成技术及技术对未来城市人们生产生活的改变。深入分析了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详细描述了未来城市紧生态、安全、智慧的愿景,提出了实现未来城市发展愿景的具体路径与政策建议,试图调动广大城市领域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各阶层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关注和参与热情,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奠定群众基础和社会准备。
  本书既是对新中国成立100周时城市科学与未来城市的愿景描述,也是对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科学预见。本书适合城市科学的研究者、管理者、参与者以及关心城市发展的公众参考阅读。

标签:习近平;科技创新;国家发展全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世界科技强国责任编辑:周婷婷

好书榜

300x250

书闻

Copyright ©2006-2016 红旗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新出网证(浙)字1号; 浙ICP备100328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