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10倍的价钱也买不到1992版《北京植物志》,想复印都找不到一本完整的——
读者呼吁“复活”断版地方植物志
2019年05月23日 16:40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章红雨
近一段时间以来,飞絮多次上网络热搜。一个话题是,如何根治这令过敏体质人群“痛恨”的飞絮?近日,有学者提出,城市行道树只宜栽种本地树种,最好是雄株。种植毛白杨、垂柳、悬铃木(法国梧桐)等外地种会带来许多问题,比如飞絮。
哪些是本地树种?在当地植物志上查找是一个有效办法,可是找到这样的植物志并非易事。近日,有读者询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何处能买到1992版《北京植物志》?该读者说:“我想出10倍的价钱购买,可就是买不到,想复印都找不到一本完整的……”
购买一本《北京植物志》有那么难吗?记者在调查后发现,植物图书虽然出版种类不少,但是结合具体地域的综合性植物志不多,正在编辑的也很难快速出版出来。比如,《云南植物志》有22册,天津有1册,河北有1册……有的省份至今没有出版本地植物志。此外,植物志断版情况较为普遍,不少地方植物志出版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在即使读者想出高价购买也买不到。“谁有《浙江省植物志》转让?”“《内蒙古自治区植物志》可以在哪里买到?急!!!”六七年前的留言,至今仍醒目地挂在网上。《北京植物志》1963年初版,1984年再版,1992年出修订版,据说最新修订版在“襁褓”之中。
“人与草木深度交织,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共同体;地方植物志可让人们知道哪些是本地物种,哪些是外来物种;不断修订植物志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县市级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许多方面都依赖本地植物志,普通百姓也能用上植物志。”北京大学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刘华杰说,“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这是诗人李元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中的句子,而不认识身边花草,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出版社结合本地动植物、地质情况,出版适合本地人使用(外地人也可以用)的图书,不仅有助于主管部门和百姓了解本地的生物多样性,也利于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尽早“复活”断版植物志、有条件的地区尽早修订植物志的呼声,在不少植物爱好者中十分强烈。《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笔记》一书作者年高在书中写道:“我第一次参加自然探索活动就是为了寻找小药八旦子,可惜我们那次所走的大觉寺后山并没有。直到人们发现西山分布着不少小药八旦子,它的神秘面纱才被揭掉。”
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地方动物志和植物志的编撰、修订。刘华杰以《北京植物志》为例说,该书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纸质版,即使找到可复印的底本,有些数据也过时了,比如当初遗漏了本土种沙棘、睡菜、华北驼绒藜等。还有新种发现,比如豚草、三裂叶豚草、印加孔雀草、刺果瓜、黄顶菊等,原有的植物志中均没有反映出这些变动。
在刘华杰看来,建设“绿色北京、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及时修订《北京植物志》是基础性行动之一。比如解决北京飞絮问题,种植北京本土的大果榆、青檀、蒙古栎,基本不会产生飞絮。以此类推,地方植物志在其他城市建设中同样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重要作用。
“可以想到,除教学科研外,城市规划、园林、环保、建筑等也都要用到本土植物志。如果出版社只出版供专家阅读的植物志,满足不了包括植物爱好者在内的多种需求。建议出版社考虑推出界面友好的彩色图志,对普通读者而言,毕竟看彩图识植物相对容易。美丽中国建设,《地方植物志》也是可以发挥大作用的。”刘华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