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诺奖得主眼中的中国发展之策
2019年03月27日 15:21 中国新闻网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周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格外热闹。
“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
作为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在201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席,汇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策”。
透过这扇窗口,世界渴望更深入读懂中国。
今天,思客君就带大家一起听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在说什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中国需要的不仅是GDP,而是高质量增长
曾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论坛演讲中表现出对中国经济的积极态度。
在他看来,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这样一些过去取得的成绩也会伴生着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但令人惊叹的是,中国在每一个时期、每一次都能重新启动发展议程,并应对和迎接好挑战。
在演讲中,约瑟夫强调,中国需要的不仅是GDP,而是高质量增长,这需要从供给侧入手,实现供需平衡。
他建议,中国可以考虑增加研究、教育、医疗方面的投资,以及增加学前教育和农村的投入,也要为妇女和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他还认为中国应当减少对房地产的投资,而加大建设宜居城市的力度。他认为税收是达到以上目标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通过更进步的税收制度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财产税、继承税、资本利得税,这些税收可以让经济得到增长,因为它们会刺激生产活动,还有股权投资、金融投资,很可能会带来更可持续的经济。
迈克尔·斯宾塞: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在革新和稳定之间保持平衡
同样在200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迈克尔·斯宾塞也表示,无论从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水平还是消除贫困而言,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成就令人称赞。
在他看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主要通过三方面表现:
一是中国庞大的规模和增长,二是如今许多重要科技在中国诞生,第三是中国有一个连贯的外部经济议程在推进,通过“一带一路”的实施等等。由于这三个原因,中国成为了全球经济极为重要的推手。
在提到给中国经济的建议时,迈克尔表示中国只需保持目前的趋势,他相信中国将做出难以预测的成就,而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在革新和稳定之间保持平衡。
埃德蒙·费尔普斯:中国经济进步的核心在于创新
德蒙·费尔普斯是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他曾多次访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广泛了解和研究。
他认为中国经济进步的核心在于创新,问题在于向创新转变的过程较慢,但他对于中国最终实现转型充满信心。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中国的优势在于其经济的开放性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列举了中国经济的优势所在。
在他看来,中国的优势在于其经济的开放性,它发展质量很高,包括科技发展、制造业、促进贸易,它对世界经济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