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八】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妇女刊物
2019年03月07日 16:48 旗书网
编者按: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了,在节日来临之际,红旗君带大家了解下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妇女刊物。
1921年12月10日,党组织以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375号(今黄陂南路)创办了《妇女声》半月刊。这是我党创办的第一份妇女刊物,由李达、王剑虹(瞿秋白夫人)、王会悟(李达夫人)参加编辑工作。《妇女声》的栏目有言论、评论、世界消息、小说、诗歌、杂感、附录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妇女解放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了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和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区别,指出妇女运动的中心应移到无产阶级方向,提出知识妇女只有与劳动妇女互相辅助、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男女平等等一系列无产阶级妇女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妇女声》第一期言论栏中刊登的王剑虹《女权运动的中心应移到第四阶级》一文,就明确阐述了共产党的主张。
上海妇女界联合主办的杂志《妇女声》
《妇女声》在第一期附录栏“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中提出了本刊的十大纲领,首先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与男子受同等教育;其次是帮助成年女子一切言论行为概不受父母、翁姑或夫的干涉;再次是在财产、工作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将受教育列入《纲领》第一款,是党为筹建平民女校作的启蒙教育和舆论宣传,希望通过办学校来发现和培养妇女运动的人才。在该刊第二期上,刊登了平民女校的招生广告,登载了平民女校的简章。
《妇女声》是党成立初期结合当时妇女运动的实际向妇女进行宣传教育的一个强大阵地,在提高妇女觉悟和促进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斗争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自2004年第2期《档案与史学》,原标题为《中共第一份妇女刊物与第一所女校的创办》)
转自:学习时报
| 这些书带你领略巾帼风采 |
作者:江西省档案局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阐述井冈山斗争时期女红军的特点和伟大贡献,讲述井冈山斗争时期118位革命女战士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示以贺子珍、伍若兰、康克清、曾志、彭儒、段子英等为代表的一批女革命者的风采: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大智大勇的英雄壮举,心系人民的崇高情怀。
作者:黄慕兰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黄慕兰,1907年生于湖南浏阳县,是早期地下工作者,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诸多重要事件与人物发生过交集:她18岁逃婚,成为青年革命领袖。抗战期间,秘密营救关向应、周恩来等重要人物;发现向忠发叛变,挽救了周恩来领导的特科;组织香港名人大撤退;策反蒋纬国;在文革中惨遭迫害,被监禁18年。她的两任丈夫均牺牲,与第四任丈夫生育4子,却不对其暴露身份。
现年104岁的黄慕兰将自己矢志革命,虽九死而无悔的传奇经历诉诸笔墨,成就《黄慕兰自传》。她说,我写回忆录,力求朴实。非小说,亦非文学创作。平凡的岗位,大动荡的时代。从未敢忘党的教诲,龙潭虎穴一身轻,粉身碎骨又何怨?
该书于2004年首次出版,在中央档案馆以及党史研究机构的帮助下,核实大量史料及重要事件。此次再版新增多幅传主珍藏照片及百岁近照,并尊重传主追求的“真实人生”的修订原则:集党史、家史、国史于一生的真实人生;入党以来梦寐以求、历尽艰危成此景的战斗人生;忍辱负重、不屈不饶、无悔、无怨、无尤、无憾的真实人生。
作者:王霞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西路军女红军团长王泉媛(精)》共30余万字,同时展开两条叙述线索,最后两条线完满对接:一条线从石窝分兵写起,王泉媛和她的战士们不敌马匪被俘,她们抗争、斗争,王泉媛机智逃脱,却被兰州“八办”以五块大洋打发,辗转回到家乡,遭到种种误解,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革命信仰,直到1989年恢复了党籍。另一条线则从王泉媛小时候写起,写她想要读书,却在11岁时嫁给了大她16岁的丈夫,参加革命后进入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参加扩红,收救伤员,爬雪山、过草地,逐步成长为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直到梨园口最后一仗。穿插叙述的两条线叠加在一起,就是王泉媛完整的人生。两条线的发展形成的鲜明对比,正是本书构思的巧妙之处:作者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展示王泉媛这个英勇的西路军女团长悲壮而惨烈的一生。
作者:沈安娜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沈安娜受中国共产党的派遣,潜伏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主要为国民党重大会议和重要人物做速记工作。她打入敌人心脏14年,得到地方的高度信任,虽然也经历多次风险,但始终没有被识破,为党获取了大量国民党中央各方面高层内幕情报和核心机密、其中有些是具有战略、预警价值的。2010年,95岁的沈安娜辞世。生前,她亲笔撰写了一些供内部参考的工作史料,并同女儿华克放、作家李忠效,进行了大量多次的谈话,回忆了自己跌宕传奇的一生,特别是潜伏在敌人心脏的经历。本书就是华克放、李忠效根据沈安娜的亲笔材料和口述回忆整理而成的实录。并配有上百幅罕见的历史照片,包括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保存的档案照片,重现历史,弥足珍贵。《丹心素裹(中共情报员沈安娜口述实录)》由沈安娜口述。
作者:远山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山女红军》记录了红军历史上第一个妇女团的故事。孤苦无依的孤儿,饱受压迫的童养媳,受封建势力、宗族势力等压迫的劳苦妇女、追求解放、自由、光明的青年积极分子……因为压迫,因为共同的理想、信仰和追求,她们走到了一起,聚集在工农红军的旗帜下,斗军阀、反围剿,打土豪、分田地。她们脱胎换骨,成为敌人闻之丧胆的红军女战士。
作者:王友平
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
目前收录女红军人数最多的图书之一研究和宣传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占整个长征女红军绝大多数、具有独立军事建制、其人数规模庞大的川籍女红军,却一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宣传。此偌大群体,其革命事迹却鲜为人知。《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紧紧围绕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以丰富、生动、翔实的史料凸显川籍女红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本书正文共收录川籍长征女红军130余名,依据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和资料情况,分为人物事略和人物简介两部分;附录收录红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红军女战士共1100余名。《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的出版,既是出于对巴山蜀水孕育的一代巾帼英雄的无限敬仰和缅怀,希望世人铭记众多川籍红军女英雄的光辉业绩,使之不致湮没无闻,也是为了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更好地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今天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需要我们永远铭记川籍长征女红军和所有长征红军战士的革命事迹和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