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君回乡记】一俗入魂
2019年02月05日 16:30 旗书网 琴珏
小时候总喜欢坠着出门的大人,向着大城市,总觉得那里会有很多新奇的玩意。如今算是换了天地,倒是城里的孩子对农村心向往之,因为那里可是会有很多新鲜的东西。特别是过春节,似乎连土腥味都散发着浓烈热闹的年味。所以,回乡自然就成了每年挺有仪式感的一件盛事。哪怕是跟乌泱泱的春运大军挤上一挤也在所不惜,颇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觉悟。
不说有的没的了,先自我介绍下,红旗君的老家在南岳。乍一听,还以为是在名山大川,让人羡慕得紧。当然了,此南岳非彼南岳,实则为温州市乐清湾畔一个半农半渔的小镇。缘何要山寨,不得而知,也懒得学究考证一番。
俗语有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对于面海靠山的南岳人来说,早就过上了“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也没少吃海鲜山货。加之如今物流通达天下,吃住自是“天下大同”,已是无可无不可。如果回去只为吃上一口“姥姥”家的菜,也无需矫情地扯上“年味”,要是还能赶一赶民俗,那真真是很可期待的。
要说南岳的民俗,林林总总,逢年过节总还有那么一些,最盛的自然要属春节期间的抬阁了。以前是村民们自娱自乐的项目,自明朝时兴起,如今据说已冲出本土成了省级非遗。套句现在的潮话来说,那可是南岳人弘扬传统文化的体现呐。
所谓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特色传统民俗舞蹈。这是概而总之的说法,实际上各地会略有偏差,就南岳的来说,是以抬阁为主,再辅以踩高跷、老鼠嫁女等节目。
抬阁所用道具,无非是一架抬杆,上面再固定一些铁杆子。看似没有什么花头,在当初这还是不传之秘呢——将几个化妆成戏人的小孩固定在铁杆上,外罩戏袍加以掩饰,再辅以灯光效果,颇能给人以“远看仙人腾云”的迷幻感。
抬阁的扮演者多为10岁左右体重较轻的小孩,尤以女娃娃居多。一旦被选上,对于小孩来说,报酬算是相当丰厚了,一众小孩自然是趋之若鹜。像当时的红旗君,属胖小孩一枚,那就只有羡慕的份了。要是那时候《燃烧我的卡路里》已经流行开,为了减肥入选,想必是要跟一跟风舞起来的。
踩高跷是个高技术活,需要演出者脚上绑着2-3米的长木跷行走,不是苦练多年的专业人士,还真揽不起这瓷器活儿。就是这样子,有几次还亲见扮演者摔下来,惊起一片尖叫。所幸保护措施齐全,人倒是没事儿。
老鼠嫁女算是传统保留项目,找能插科打诨的主扮演“鼠新郎”“鼠新娘”或“鼠丈人”,一路上哭喊嚎叫,极尽搞笑之能事,常常引得围观者哄笑连连。这可是唯一能互动的曲目,一些好事的观众故意与他们逗趣,一问一答间自然又惹得大家开怀大笑。
自打小记事起,抬阁可是镇上头等热闹的盛事,早在开演的前一个月,就已成了全镇乃至邻镇的超级话题,那是绝对能上当地话题热搜榜的No.1的。等到演出时,全镇老少皆出,参与者自不必说,围观的人则夹道追赶队伍,着实能让平静的农村热闹好一阵子。
要说现在的年味儿是越来越淡了,就是亲朋好友相聚吃喝也无足新奇,唯有抬阁这一习俗还能将儿时的记忆与当下的体验无缝对接,让人对新春抱以浓厚的期许。如此佳节,怎能不闹一闹入魂的民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