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文集》以40年报告文学精品献礼改革开放40年
2018年06月25日 09:14 中国文化传媒网 王晋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6月23日,《何建明文集》出版暨文学创作4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百余位嘉宾与会,大庆油田、江苏华西村、浙江余村的代表在会上宣读贺信,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李冰、新世界出版社总编辑张海鸥、作者何建明为《何建明文集》揭幕。
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指出,何建明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50余部,影视作品8部,曾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四次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如果把何建明作品的内容按时间编织,足以汇成一部气势恢宏的改革开放的时代交响。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文坛中最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领军人物,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塑造时代英雄,抓住最能反映人心的事件和时代的闪光点来审视社会和时代,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实地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何建明的《那山,那水》正是通过报告文学的形式,以余村人的故事,讲述了习近平在何种情形下阐述了“两山”思想、余村人又如何按照习近平的“两山”思想一步一步的实践,获得了“生命之树常青”和“生命之树”上长出“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对此,何建明说:“我要保持对时代、民族、人民、党的主流精神的深刻认识,保持作品与其紧密贴切的关系。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整体,我们的书写要关联时代。”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以其对时代精神的深入洞察和全面把握,产生了强烈而持续的社会反响,形成特有的“何建明现象”,直接参与并推动着中国社会改革的进程:《落泪是金》引发了全国性的关爱贫困生热潮;《中国高考报告》掀起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浪潮;《共和国告急》引起国家决策层的重视……198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特有的以干预社会承担道义为己任的人文精神,在何建明这里得到良好弘扬和传承。
何建明在座谈会上表示,中国每天都有历史性变化的事件发生,报告文学作家应当自觉地完成对这种具有历史意义事件的记录的使命。是金子永远发光。好的文学也是如此。新时代在召唤,我将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坚忍不拔地行进。
此次最新结集出版的《何建明文集》三十卷本,收录了何建明近40年创作的报告文学精品,伴随着改革开放雄壮步伐,成为十分重要的共和国文学书写的“史志”内容,代表了当代中国纪实文学、非虚构创作的高峰水平,是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王晋军 文/图)
【旗书网新闻+】
《何建明文集》收录了何建明近40年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大部分作品是循着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而创作的,讲述的是三十年来中国的故事,包括重大的事件和值得歌颂的人。这些作品是对时代、社会、自然、人类的记录、呈现和见证,是作者响应时代的统领和召唤,置小我于大我之中,极具胸怀气量的优秀作品。作品有纪实文学的特殊性,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具有记录性、史实性、现场感、创作激情的作品。现在回过头来看,早期的作品虽已年代久远,但仍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饱含了作者当时丰沛的情感。
其中《落泪是金》《根本利益》《国家行动》《我的天堂》《部长与国家》(又名《奠基者》)等作品分别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国家图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